|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背景与动因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动因 | 第11-12页 |
| ·研究动态与进展 | 第12-13页 |
| ·生产性服务业 | 第12-13页 |
|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 ·应用价值 | 第14页 |
|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4-15页 |
| ·工业园区 | 第14-15页 |
|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 | 第15页 |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5-18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研究技术与方法 | 第18-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基础研究 | 第20-32页 |
| ·产业概念 | 第20-21页 |
| ·生产性服务业 | 第20页 |
|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 | 第20-21页 |
| ·产业类型 | 第21-27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类型 | 第21-23页 |
|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类型 | 第23-27页 |
| ·产业特征 | 第27-30页 |
| ·生产性服务业特征 | 第27-29页 |
|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特征 | 第29-30页 |
| ·产业作用 | 第30-32页 |
| ·加快园区制造业发展 | 第30页 |
| ·促进园区转型升级 | 第30-31页 |
| ·为园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 第32-57页 |
| ·发展概况 | 第32-40页 |
| ·整体概况 | 第32-33页 |
| ·各类型服务概况 | 第33-40页 |
| ·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 ·总量不足,对园区经济的贡献率偏低 | 第40-41页 |
| ·产业链短,难以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动力 | 第41-43页 |
| ·层次较低,服务质量难以令企业满意 | 第43页 |
| ·问题成因的剖析 | 第43-48页 |
| ·园区产业的结构性失衡 | 第44-46页 |
| ·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低端平衡 | 第46-47页 |
| ·观念滞后和认识不足 | 第47-48页 |
| ·发展目标的设定 | 第48-50页 |
| ·完善的工业园区制造业产业支撑体系 | 第48-49页 |
| ·富有活力的工业园区支柱产业之一 | 第49-50页 |
| ·发展对策的提出 | 第50-57页 |
| ·合理选择,确定重点产业 | 第51-52页 |
| ·外引内培,促进总量扩大 | 第52-54页 |
| ·促进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 第54-55页 |
| ·不断创新,提高产业质量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 | 第57-76页 |
| ·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 ·园区发展类型 | 第57-58页 |
| ·园区产业类型 | 第58-59页 |
| ·空间布局模式 | 第59-68页 |
| ·园区中心集中式分布 | 第61-62页 |
| ·园区边缘集中式分布 | 第62-63页 |
| ·园区边缘轴带状分布 | 第63-64页 |
| ·散点式分布 | 第64-65页 |
| ·综合式分布 | 第65-68页 |
| ·空间布局策略 | 第68-76页 |
| ·空间系统组织 | 第69-72页 |
| ·空间要素组织 | 第72-76页 |
| 第五章 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保障机制研究 | 第76-85页 |
| ·政策保障机制 | 第76-79页 |
| ·推进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管理制度创新 | 第76-77页 |
| ·实行促进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 第77-78页 |
| ·给予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必要的资金支持 | 第78-79页 |
| ·人才保障机制 | 第79-81页 |
| ·人才是保障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 | 第79页 |
| ·人才引进与培养应符合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需要 | 第79-80页 |
| ·完善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 第80页 |
| ·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 第80-81页 |
| ·环境优化机制 | 第81-85页 |
| ·建立良好的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信用体系 | 第81-82页 |
| ·制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标准 | 第82页 |
| ·营造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文化 | 第82-83页 |
| ·加强园区“五化”环境建设 | 第83-8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8页 |
| ·研究结论 | 第85-87页 |
| ·界定了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概念、类型、特征及作用 | 第85页 |
| ·研究了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现状问题及发展目标、对策 | 第85-86页 |
| ·探讨了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模式及策略 | 第86页 |
| ·提出了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保障机制 | 第86-87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87页 |
|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87页 |
| ·新视角下内容的创新 | 第87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作者简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