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学术构想与思路 | 第12-13页 | 
| 第2章 仰望长空追根溯源——达斡尔族历史概述 | 第13-23页 | 
| 2.1 达斡尔族概况 | 第13-18页 | 
| 2.1.1 历史缩影 | 第13-15页 | 
| 2.1.2 民族习俗 | 第15-17页 | 
| 2.1.3 社会背景 | 第17-18页 | 
| 2.2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概况 | 第18-22页 | 
| 2.2.1 梅里斯区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 2.2.2 梅里斯区达斡尔族自然资源 | 第19-20页 | 
| 2.2.3 梅里斯区达斡尔族特色 | 第20-21页 | 
| 2.2.4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民族文化 | 第21-2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日积月累衣钵相传——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传统民间音乐类别 | 第23-44页 | 
| 3.1 山野之歌——“扎恩达勒” | 第23-26页 | 
| 3.1.1 历史渊源 | 第23页 | 
| 3.1.2 题材分类 | 第23-24页 | 
| 3.1.3 歌词分类 | 第24-25页 | 
| 3.1.4 音乐特点 | 第25-26页 | 
| 3.2 民间歌舞——“哈库麦勒” | 第26-32页 | 
| 3.2.1 “哈库麦勒”歌舞形式源流 | 第26-27页 | 
| 3.2.2 “哈库麦勒”歌舞形式 | 第27-28页 | 
| 3.2.3 “哈库麦勒”歌舞体裁分类 | 第28-31页 | 
| 3.2.4 “哈库麦勒”传承人 | 第31-32页 | 
| 3.3 民间说唱——“乌钦” | 第32-37页 | 
| 3.3.1 乌钦的形态分类 | 第32-34页 | 
| 3.3.2 旋律形态特征 | 第34-36页 | 
| 3.3.3 节奏节拍特征 | 第36-37页 | 
| 3.4 萨满神歌——“雅德根依若” | 第37-42页 | 
| 3.4.1 “雅德根依若”的由来与形式 | 第37页 | 
| 3.4.2 “雅德根依若”的曲式结构 | 第37-39页 | 
| 3.4.3 “雅德根依若”的调式调性 | 第39-40页 | 
| 3.4.4 “雅德根依若”旋律及节拍 | 第40页 | 
| 3.4.5 “雅德根依若”的伴奏乐器 | 第40-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光阴荏苒万象更新——梅里斯区达斡尔族音乐衍变后的表现 | 第44-53页 | 
| 4.1 音乐本体的改变 | 第44-47页 | 
| 4.1.1 题材的创新 | 第44-45页 | 
| 4.1.2 旋律的变化 | 第45-47页 | 
| 4.1.3 曲式结构的变化 | 第47页 | 
| 4.2 音乐环境的变异 | 第47-48页 | 
| 4.2.1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音乐生活 | 第47-48页 | 
| 4.2.2 改革开放以后的音乐生活 | 第48页 | 
| 4.3 社会生活的转型 | 第48-50页 | 
| 4.3.1 生产方式的转型 | 第48-49页 | 
| 4.3.2 社区生活的改变 | 第49-50页 | 
| 4.4 多民族相互交融 | 第50-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任重道远继往开来——梅里斯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 第53-58页 | 
| 5.1 传承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 | 第53页 | 
| 5.2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 | 第53-55页 | 
| 5.2.1 社会传承 | 第54-55页 | 
| 5.2.2 家族传承 | 第55页 | 
| 5.3 达斡尔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发展前景 | 第55-57页 | 
| 5.3.1 保护达斡尔族的语言 | 第55-56页 | 
| 5.3.2 搜集整理古籍资料 | 第56页 | 
| 5.3.3 利用网络保护与传播 | 第56-57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