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3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路线 | 第13-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3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私募股权投资 | 第17页 |
2.1.2 业绩补偿承诺 | 第17-18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2.2.1 并购溢价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2.2.2 私募股权投资与并购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2.2.3 业绩补偿协议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2.2.4 文献评述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31-37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31-35页 |
3.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页 |
3.1.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1-32页 |
3.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2-33页 |
3.1.4 VC/PE功效假说 | 第33-3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3.2.1 私募股权投资持股与并购溢价 | 第35-36页 |
3.2.2 业绩补偿协议对VC/PE持股与并购溢价关系的调节作用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 | 第37-43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7页 |
4.2 变量定义 | 第37-41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8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8-39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9-41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5章 私募持股、业绩补偿协议与并购溢价关系检验 | 第43-63页 |
5.1 私募股权投资持股与并购溢价的关系检验 | 第43-47页 |
5.1.1 描述性统计 | 第43-44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5.1.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5.2 私募持股具体因素与并购溢价的关系检验 | 第47-52页 |
5.2.1 描述性统计 | 第47-48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48-50页 |
5.2.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5.3 业绩补偿协议对私募持股与并购溢价关系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52-56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52-53页 |
5.3.2 共线性分析 | 第53-54页 |
5.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6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56-61页 |
5.4.1 私募股权投资与并购溢价的关系 | 第56-57页 |
5.4.2 私募股权投资具体因素与并购溢价的关系 | 第57-58页 |
5.4.3 业绩补偿协议的调节作用 | 第58-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5页 |
6.2.1 非上市公司把握市场需求,吸收私募股权投资 | 第64页 |
6.2.2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规范运营,合理投资 | 第64-65页 |
6.2.3 政府重视并购活动业绩补偿协议监管工作 | 第65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