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论文

长春市高校贫困生精准救助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5页
    1.1 选题来源及意义第7-9页
        1.1.1 选题来源第7页
        1.1.2 选题意义第7-9页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9-10页
        1.2.1 研究思路第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10页
    1.3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3.1 国内文献综述第10-12页
        1.3.2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1.4 创新点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理论阐释第15-17页
    2.1 概念界定第15-16页
        2.1.1 高校贫困生第15页
        2.1.2 精准救助第15页
        2.1.3 最低生活保障第15-16页
    2.2 理论依据第16-17页
        2.2.1 教育公平理论第16页
        2.2.2 ERG理论第16页
        2.2.3 责任分担机制第16-17页
第3章 长春市高校贫困生救助现状调查与分析第17-35页
    3.1 调查设计第17页
        3.1.1 调研时间和对象第17页
        3.1.2 调研方法第17页
    3.2 长春市高校贫困生救助现状第17-25页
        3.2.1 长春市高校相关概况第18-19页
        3.2.2 长春市高校贫困生救助现状第19-25页
    3.3 长春市高校贫困生救助存在的问题第25-35页
        3.3.1 认定标准可操作性不强第25-26页
        3.3.2 认定程序环节被简化第26-27页
        3.3.3 认定方法主观性较强第27-28页
        3.3.4 救助政策替换性执行第28-29页
        3.3.5 救助形式与救助需求不匹配第29-35页
第4章 高校贫困生精准救助的意义和相关政策第35-38页
    4.1 精准救助的必要性第35页
    4.2 精准救助的意义第35-36页
    4.3 贫困救助的相关政策第36-38页
第5章 长春市高校贫困生精准救助的对策与建议第38-45页
    5.1 认定标准定量化第38页
    5.2 认定程序监管化第38-39页
    5.3 认定方法动态化第39-40页
    5.4 健全精准救助政策第40-41页
    5.5 完善精准救助形式第41-45页
        5.5.1 资金化救助转向保障化救助第41-42页
        5.5.2 无偿救助转为有偿救助第42-43页
        5.5.3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第43页
        5.5.4 开展发展性救助第43-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钯、铜催化的碳—碳、碳—杂原子偶联反应研究
下一篇:铜化合物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及其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