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认知情绪因素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心理灵活性为中介作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前言第11-14页
1 研究现状第14-33页
    1.1 自伤行为的研究现状第14-19页
        1.1.1 自伤行为的概念与界定第14页
        1.1.2 自伤行为的发生现状第14-15页
        1.1.3 自伤行为理论及其发展第15-17页
        1.1.4 自伤行为的测量第17-18页
        1.1.5 自伤行为量表相关问题第18-19页
    1.2 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1 认知情绪调节的概念第19-20页
        1.2.2 认知情绪调节的理论第20-21页
        1.2.3 认知情绪调节的测量第21-22页
    1.3 述情障碍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1.3.1 述情障碍的概念第22页
        1.3.2 述情障碍的理论第22-24页
        1.3.3 述情障碍的测量第24页
    1.4 心理灵活性的研究现状第24-28页
        1.4.1 心理灵活性的概念第24-25页
        1.4.2 心理灵活性的理论第25-27页
        1.4.3 心理灵活性的测量第27-28页
    1.5 相关研究第28-31页
        1.5.1 自伤行为与述情障碍的相关研究第28-29页
        1.5.2 自伤行为与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的相关研究第29-30页
        1.5.3 自伤与心理灵活性的相关研究第30-31页
    1.6 以往研究不足与问题提出第31-33页
2“大学生自伤行为及功能评估量表”的编制第33-50页
    2.1 研究目的第33页
    2.2 研究思路第33-35页
    2.3 量表第一稿施测与修订第35-39页
        2.3.1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5-36页
        2.3.2 问卷结果与分析第36-39页
            2.3.2.1 自伤行为评估分量表的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2.3.2.2 自伤功能分量表的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2.4 量表第二稿施测与修订第39-47页
        2.4.1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39-40页
        2.4.2 问卷结果与分析第40-47页
    2.5 大学生自伤行为及功能评估量表编制的讨论第47-50页
        2.5.1 问卷结构的讨论第47页
        2.5.2 问卷设计的讨论第47-48页
        2.5.3 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讨论第48-49页
        2.5.4 结论第49-50页
3 认知情绪因素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以心理灵活性为中介作用第50-77页
    3.1 研究目的第50页
    3.2 研究假设第50页
    3.3 研究对象第50-51页
    3.4 研究工具第51-52页
    3.5 研究结果第52-66页
        3.5.1 自伤行为的基本情况第52-53页
        3.5.2 认知情绪因素、心理灵活性、自伤行为在人口学上的差异性检验第53-59页
        3.5.3 自伤组和非自伤组在述情障碍、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心理灵活性上的差异性检验第59-60页
        3.5.4 自伤行为与述情障碍、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心理灵活性的相关分析第60-62页
        3.5.5 多元回归分析第62-65页
        3.5.6 述情障碍、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心理灵活性对自伤行为的影响作用第65-66页
    3.6 认知情绪调节对自伤行为的影响:心理灵活性为中介作用的讨论第66-77页
        3.6.1 自伤行为基本状况的讨论第66-67页
        3.6.2 自伤行为、认知情绪因素、心理灵活性在人口学上基本状况的讨论第67-71页
        3.6.3 自伤行为、认知情绪因素和心理灵活性的关系讨论第71-74页
            3.6.3.1 述情障碍与自伤行为的关系讨论第71-72页
            3.6.3.2 非适应认知情绪调节与自伤行为的关系讨论第72-73页
            3.6.3.3 心理灵活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讨论第73-74页
        3.6.4 认知情绪因素和心理灵活性对自伤行为联合作用的讨论第74-77页
4 研究结论第77-78页
    4.1 研究结论第77页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附录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居民性别角色观念:就业现实或平等理念?--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TDC的低抖动延迟锁相环电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