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心理情景剧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12页
    1.3 研究价值与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价值第12页
        1.3.2 现实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19页
    2.1 心理情景剧的相关研究第13-15页
        2.1.1 心理情景剧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第13页
        2.1.2 心理情景剧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2.2 贫困生的相关研究第15-16页
        2.2.1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现状第15页
        2.2.2 积极心理学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第15-16页
    2.3 心理资本的相关研究第16-19页
        2.3.1 心理资本的概念第16页
        2.3.2 心理资本的积极建构第16-17页
        2.3.3 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现状第17-18页
        2.3.4 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第18页
        2.3.5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8-19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19-24页
    3.1 研究假设第19页
    3.2 总体实验路径图第19-20页
    3.3 对象选择第20页
    3.4 研究方法第20-23页
        3.4.1 干预方法第20-22页
        3.4.2 测量工具第22-23页
    3.5 结果分析第23-24页
第四章 试验性实验:心理情景剧提升某重点高校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第24-41页
    4.1 被试选取第24页
    4.2 研究方法第24页
        4.2.1 实验设计第24页
        4.2.2 实验方案第24页
    4.3 研究结果第24-30页
        4.3.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第24-26页
        4.3.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第26-28页
        4.3.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第28-30页
    4.4 质性研究第30-33页
        4.4.1 对象选取第30页
        4.4.2 研究设计第30-31页
        4.4.3 质性研究结果第31-33页
    4.5 讨论与分析第33-34页
        4.5.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33-34页
        4.5.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34页
        4.5.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34页
        4.5.4 实验组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性比较第34页
    4.6 跟踪实验:心理情景剧提升某重点高校原对照组贫困新生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第34-40页
        4.6.1 被试选取第34-35页
        4.6.2 研究方法第35页
        4.6.3 研究结果第35-38页
        4.6.4 质性研究结果第38-39页
        4.6.5 讨论与分析第39-40页
    4.7 结论第40-41页
第五章 推广性实验:心理情景剧提升某专科院校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第41-50页
    5.1 问题提出第41-42页
        5.1.1 高职院校的特点第41页
        5.1.2 高职院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资本水平第41-42页
    5.2 被试选取第42-43页
    5.3 研究方法第43页
        5.3.1 实验设计第43页
        5.3.2 实验方案的完善第43页
    5.4 研究结果第43-46页
        5.4.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第43-44页
        5.4.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第44-45页
        5.4.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第45-46页
    5.5 质性研究结果第46-47页
        5.5.1 质性研究内容第46-47页
        5.5.2 质性研究小结第47页
    5.6 讨论与分析第47-49页
        5.6.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47-48页
        5.6.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48页
        5.6.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48-49页
    5.7 结论第49-50页
第六章 再研究实验:儒家心理情景剧提升某重点高校贫困新生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第50-57页
    6.1 理论建构第50页
    6.2 研究方法第50-51页
        6.2.1 实验设计第50页
        6.2.2 实验方案的调整第50-51页
    6.3 研究结果第51-55页
        6.3.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第51-52页
        6.3.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第52-54页
        6.3.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第54-55页
    6.4 讨论与分析第55-56页
        6.4.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55页
        6.4.2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55页
        6.4.3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分析第55-56页
    6.5 结论第56-57页
第七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第57-63页
    7.1 总讨论与分析第57-60页
        7.1.1 试验性实验的成效比较分析第57-58页
        7.1.2 高职院校贫困新生干预效果的显著性探究第58-59页
        7.1.3 儒家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水平的作用第59-60页
    7.2 研究结论第60页
    7.3 研究不足第60-61页
        7.3.1 实验被试的局限性第60-61页
        7.3.2 团体心理辅导周期的局限性第61页
        7.3.3 后期追踪回访的局限性第61页
    7.4 未来研究展望第61-63页
        7.4.1 设计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资本问卷第61页
        7.4.2 探索实现心理资本提升延续性效果的有效方式第61-62页
        7.4.3 实现心理资本干预向普通大学生的延伸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作者简介第68-69页
附录第69-72页
    附录一 心理情景剧团体心理辅导所使用的问卷第69-71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71-72页
    附录三 部分团体心理辅导照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化学与机械协同处理制备纳米纤维素
下一篇:基于Lampsite的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