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2.1 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0-14页 |
2.1.1 人际关系的概念界定 | 第10页 |
2.1.2 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 | 第10-11页 |
2.1.3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2.1.4 初中生人际关系的测量 | 第13-14页 |
2.2 积极语言的相关研究 | 第14-19页 |
2.2.1 积极语言关注的核心 | 第14页 |
2.2.2 积极语言的“应用图” | 第14-15页 |
2.2.3 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概述 | 第15-17页 |
2.2.4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作用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19-2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3.3 研究过程 | 第19-23页 |
3.3.1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3.3.2 被试的选取 | 第19页 |
3.3.3 研究工具 | 第19-20页 |
3.3.4 研究程序 | 第20-23页 |
3.4 资料搜集与分析 | 第23-24页 |
3.4.1 资料搜集 | 第23页 |
3.4.2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4.1 训练组和控制组在量表各个维度中前测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 第24页 |
4.2 训练组与控制组在量表各个维度中前后测得分的差异性检验 | 第24-25页 |
4.3 训练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差异检验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26-29页 |
5.1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初中生交谈方式的作用 | 第26页 |
5.2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初中生交际与交往方式的作用 | 第26-27页 |
5.3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初中生待人接物方式的作用 | 第27页 |
5.4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对初中生与异性交往中的作用 | 第27-2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29-34页 |
6.1 综合运用积极语言HAPPY模式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的结论 | 第29页 |
6.2 综合运用积极语言HAPPY模式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的思考 | 第29-31页 |
6.2.1 积极语言HAPPY模式训练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适用性 | 第29-30页 |
6.2.2 积极语言HAPPY模式训练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性 | 第30页 |
6.2.3 积极语言HAPPY模式训练对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 第30页 |
6.2.4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应用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6.3 不足之处 | 第31-32页 |
6.4 建议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附录一 | 第38-40页 |
附录二 | 第40-44页 |
附录三 | 第44-47页 |
附录四 | 第47-48页 |
附录五 | 第48-49页 |
附录六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