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6页 |
前言 | 第17-26页 |
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7-22页 |
1.1 纳米混悬剂的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1.2 渗透泵制剂的概述 | 第19-21页 |
1.3 卡维地洛的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2 课题的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2页 |
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6页 |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 第26-3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26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1.2 仪器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28页 |
2.1 CAR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6-27页 |
2.2 CAR溶解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3.1 CAR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8-30页 |
3.2 CAR溶解度的测定 | 第30-3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卡维地洛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制剂学性质的研究 | 第33-5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33-34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33页 |
1.2 仪器 | 第33-3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4-38页 |
2.1 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 第34页 |
2.2 处方设计和筛选 | 第34-35页 |
2.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 第35-36页 |
2.4 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36页 |
2.5 冻干工艺 | 第36-37页 |
2.6 冻干处方的考察 | 第37页 |
2.7 制剂学性质的研究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6页 |
3.1 处方设计和筛选 | 第38-39页 |
3.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 | 第39-43页 |
3.3 工艺参数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 最终制备工艺 | 第45页 |
3.5 冻干处方的考察 | 第45-47页 |
3.6 制剂学性质的研究 | 第47-56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卡维地洛纳米混悬剂的体内评价 | 第58-80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58-59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58页 |
1.2 仪器 | 第58-59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5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9-65页 |
2.1 CAR纳米混悬剂大鼠体内药动学考察 | 第59-61页 |
2.2 单向灌流法考察CAR纳米混悬剂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 第61-64页 |
2.3 大鼠小肠组织切片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8页 |
3.1 CAR纳米混悬剂大鼠体内药动学考察 | 第65-70页 |
3.2 单向灌流法考察CAR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 第70-77页 |
3.3 大鼠小肠组织切片 | 第77-7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四章 卡维地洛纳米混悬渗透泵胶囊的制备 | 第80-110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80-81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80-81页 |
1.2 仪器 | 第8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1-88页 |
2.1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81-83页 |
2.2 醋酸纤维素半渗透性胶囊壳的制备 | 第83-84页 |
2.3 CAR纳米混悬渗透泵胶囊的制备与评价 | 第84-8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8页 |
3.1 释放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88-89页 |
3.2 醋酸纤维素半渗透性胶囊壳的制备 | 第89-92页 |
3.3 CAR纳米混悬渗透泵胶囊的制备与评价 | 第92-108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卡维地洛纳米混悬渗透泵胶囊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10-133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110-111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110页 |
1.2 仪器 | 第110-11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11-115页 |
2.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11页 |
2.2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111-113页 |
2.3 Beagle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113页 |
2.4 药动学数据处理 | 第113-11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31页 |
3.1 体内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115-117页 |
3.2 药动学实验结果 | 第117-121页 |
3.3 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 | 第121-124页 |
3.4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124页 |
3.5 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 | 第124-128页 |
3.6 生物等效性 | 第128页 |
3.7 体内外相关性 | 第128-131页 |
4 本章小结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33页 |
全文结论 | 第133-135页 |
本论文创新点 | 第135页 |
展望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作者简介 | 第137页 |
发表文章 | 第137-138页 |
附件 | 第138-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