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3-16页 |
1.2.1 陕北剪纸 | 第13-14页 |
1.2.2 新媒体传播 | 第14-15页 |
1.2.3 传播方式 | 第15-16页 |
1.2.4 戴维·伯洛的S—M—C—R模型 | 第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与难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陕北剪纸艺术发展现状 | 第21-31页 |
2.1 陕北剪纸艺术的起源及其价值 | 第21-24页 |
2.1.1 陕北剪纸的起源 | 第21-22页 |
2.1.2 陕北剪纸的价值 | 第22-24页 |
2.2 陕北剪纸艺术传承模式的现状 | 第24-31页 |
2.2.1 传统工艺传承人员的转变 | 第24-26页 |
2.2.2 传统工艺传承方式的转变 | 第26-27页 |
2.2.3 传统工艺传播渠道的转变 | 第27-28页 |
2.2.4 传统工艺受众需求的转变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陕北剪纸艺术新媒体传播的意义和及其存在问题 | 第31-43页 |
3.1 陕北剪纸艺术新媒体传播的意义 | 第31-36页 |
3.1.1 扩大了传统工艺传承的规模 | 第32-33页 |
3.1.2 满足了传统工艺传播的需求 | 第33-34页 |
3.1.3 拓宽了传统工艺传播的渠道 | 第34-35页 |
3.1.4 改变了传统工艺受众的需求 | 第35-36页 |
3.2 陕北剪纸文化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问题 | 第36-43页 |
3.2.1 传播主体零散化 | 第36-39页 |
3.2.2 传播内容泛性化 | 第39-40页 |
3.2.3 传播渠道分散化 | 第40-41页 |
3.2.4 传播场域限制化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陕北剪纸艺术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改进 | 第43-54页 |
4.1 提升新媒体传播主体素养 | 第43-45页 |
4.1.1 优化传播主体的人员结构 | 第44页 |
4.1.2 培养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 | 第44-45页 |
4.2 扩建新媒体传播渠道 | 第45-48页 |
4.2.1 搭建新媒体平台 | 第46-47页 |
4.2.2 建立数字博物馆 | 第47-48页 |
4.2.3 开发剪纸艺术APP | 第48页 |
4.3 优化新媒体传播内容 | 第48-51页 |
4.3.1 陕北剪纸艺术地域的分布 | 第49-51页 |
4.3.2 陕北剪纸艺术内容的整合 | 第51页 |
4.4 培养受众媒介意识 | 第51-54页 |
4.4.1 培养受众接受剪纸艺术的意识 | 第51-52页 |
4.4.2 培养受众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识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