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醇盐生产过程混合溶剂的回收应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9页 |
1.2 废溶剂的来源、组成及物性 | 第9-11页 |
1.2.1 废溶剂的来源和组成 | 第9-10页 |
1.2.2 叔丁醇的用途 | 第10页 |
1.2.3 叔戊醇的用途 | 第10-11页 |
1.3 叔丁醇-水-叔戊醇三元体系分离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4 叔丁醇-水的分离现状 | 第11-13页 |
1.4.1 分隔壁共沸精馏法 | 第11页 |
1.4.2 萃取精馏法 | 第11页 |
1.4.3 间歇精馏与渗透气化耦合 | 第11-12页 |
1.4.4 加盐萃取精馏分离法 | 第12页 |
1.4.5 吸附分离法 | 第12-13页 |
1.5 叔戊醇-水的分离现状 | 第13-14页 |
1.5.1 盐析精馏法 | 第13页 |
1.5.2 共沸精馏法 | 第13页 |
1.5.3 液液萃取与精馏法联合 | 第13-14页 |
1.6 三元体系分离工艺 | 第14-15页 |
1.6.1 萃取精馏流程 | 第14页 |
1.6.2 共沸精馏流程 | 第14-15页 |
1.7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分离工艺路线的比较和选择 | 第16-21页 |
2.1 萃取精馏工艺路线 | 第16-19页 |
2.1.1 萃取剂的选择及确定 | 第16-17页 |
2.1.2 工艺模拟研究 | 第17-19页 |
2.2 共沸精馏工艺路线 | 第19-20页 |
2.2.1 共沸剂的选择及确定 | 第19页 |
2.2.2 工艺模拟研究 | 第19-20页 |
2.3 工艺路线的确定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萃取精馏工艺路线的工艺设计及优化 | 第21-37页 |
3.1 A1塔参数的优化和确定 | 第21-25页 |
3.1.1 精馏塔A1单因素法的模拟研究 | 第21-23页 |
3.1.2 精馏塔A1单因素实验的最优模拟结果 | 第23-24页 |
3.1.3 精馏塔A1正交实验模拟优化 | 第24-25页 |
3.2 A2塔参数的优化和确定 | 第25-31页 |
3.2.1 精馏塔A2单因素法的模拟研究 | 第25-29页 |
3.2.2 精馏塔A2单因素实验最优模拟结果 | 第29-30页 |
3.2.3 精馏塔A2正交实验模拟优化 | 第30-31页 |
3.3 A3塔参数的优化和确定 | 第31-35页 |
3.3.1 回收塔A3单因素法的模拟研究 | 第31-34页 |
3.3.2 回收塔A3单因素实验的最优模拟结果 | 第34页 |
3.3.3 回收塔A3正交实验模拟优化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萃取精馏工艺的实验研究 | 第37-45页 |
4.1 实验装置 | 第37-40页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的确定 | 第40-41页 |
4.3 实验步骤 | 第41-43页 |
4.4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回收溶剂中游离碱的检测 | 第45-52页 |
5.1 游离碱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45-46页 |
5.1.1 卡尔·费休库仑滴定法 | 第45页 |
5.1.2 盐酸滴定法 | 第45-46页 |
5.2 在线游离碱自动滴定仪的工作原理 | 第46-48页 |
5.2.1 游离碱在线监测仪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5.3 游离碱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流程 | 第48-50页 |
5.3.1 系统准备 | 第49页 |
5.3.2 设置参数 | 第49-50页 |
5.3.3 手动测试 | 第50页 |
5.3.4 手动清洗 | 第50页 |
5.4 游离碱在线监测仪的工作效果测试 | 第50-51页 |
5.4.1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5.4.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5.4.3 实验数据 | 第5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