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缩略语 | 第6-10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第一章 猪链球菌病概述 | 第10-15页 |
1 病原学 | 第10-11页 |
2 流行病学 | 第11页 |
3 临床症状 | 第11-12页 |
4 病理变化 | 第12页 |
5 诊断 | 第12-13页 |
·显微镜检查 | 第12页 |
·分离培养 | 第12-13页 |
·动物接种 | 第13页 |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 | 第13页 |
6 防治 | 第13页 |
·预防 | 第13页 |
·药物治疗 | 第13页 |
7 小结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猪链球菌诊断分型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1 传统分型方法 | 第15-17页 |
·培养及形态学检查 | 第15页 |
·生化试验鉴定 | 第15-16页 |
·血清学试验 | 第16-17页 |
2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7-21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 | 第17-18页 |
·16S rRNA 基因对猪链球菌进行定型 | 第18页 |
·利用分子伴侣(Cpn60)基因对猪链球菌进行基因分群 | 第18页 |
·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 | 第18页 |
·多位点酶电泳分型技术 | 第18-19页 |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分型技术 | 第19页 |
·随机扩增DNA 片段多态性分析分型技术 | 第19页 |
·脉冲凝胶电泳 | 第19页 |
·核糖体分型技术 | 第19-20页 |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猪链球菌 | 第20页 |
·PCR-RFLP 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篇 试验部分 | 第21-43页 |
第一章 猪主要致病链球菌多重 PCR 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21-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3页 |
·菌株 | 第21页 |
·细菌培养 | 第21页 |
·模板制备 | 第21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1页 |
·多重PCR 反应条件确定 | 第21-22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22页 |
·准确性试验 | 第22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22-23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3页 |
2 结果 | 第23-26页 |
·多重PCR 反应条件确定 | 第23-24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24页 |
·准确性试验 | 第24-25页 |
·敏感性试验 | 第25-26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2010 年中国部分地区猪链球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28-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菌株与抗血清 | 第28页 |
·试剂、引物与培养基 | 第28页 |
·样品采集 | 第28页 |
·细菌分离培养 | 第28页 |
·模板的制备 | 第28-30页 |
·PCR 鉴定 | 第30-32页 |
·引物 | 第30-31页 |
·gdh 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31页 |
·1、2、7、9 型分型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31页 |
·毒力因子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31-32页 |
·MLST(多位点序列分型)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41页 |
·猪链球菌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PCR 鉴定结果 | 第33-35页 |
·gdh 鉴定 | 第33-34页 |
·1、2、7、9 型PCR 分型鉴定 | 第34-35页 |
·多重PCR 分型鉴定 | 第35页 |
·血清学检测 | 第35-37页 |
·毒力因子PCR 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MLST 分型结果 | 第38-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全文总结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导师简介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