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病毒传染病论文--麻疹论文

2014年中国麻疹的流行病学和四种麻疹病毒基因型H基因特征分析

英文缩略词表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5页
    一、麻疹第12页
    二、麻疹病毒第12-13页
    三、麻疹全球及我国流行趋势第13页
    四、麻疹疫苗及免疫进展第13页
    五、我国麻疹病原学监测进展第13-14页
    六、空间统计分析与空间决策第14页
    七、我国麻疹消除课题第14-15页
材料与方法第15-30页
    一、数据来源第15-16页
        1.1 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第15页
        1.2 核酸检测结果第15-16页
        1.3 病毒分离结果第16页
        1.4 基因型鉴定结果第16页
    二、实验耗材与实验方法第16-17页
        2.1 毒株来源与病毒分离第16页
        2.2 细胞来源第16-17页
    三、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第17-19页
        3.1 实验试剂第17页
        3.2 主要实验仪器及作用第17-19页
    四、实验方法第19-27页
        4.1 Vero/hSLAM细胞培养相关技术第19-21页
        4.2 病毒分离与增殖第21页
        4.3 病毒RNA提取第21-22页
        4.4 RT-PCR第22-24页
        4.5 PCR产物的检测和鉴定第24-25页
        4.6 N基因COOH末端片断测序第25-26页
        4.7 H基因全长测序第26-27页
    五、数据分析方法第27-29页
        5.1 序列整理和其他相关分析软件第27页
        5.2 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第27-29页
    六、技术路线第29-30页
结果第30-54页
    一、麻疹传统流行病学分析第30-37页
        1.1 流行病学特征第30页
        1.2 时间分布第30-31页
        1.3 人群分布第31-33页
        1.4 地区分布第33-35页
        1.5 暴发分析第35页
        1.6 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第35-36页
        1.7 临床症状第36-37页
    二、空间流行病学分析第37-41页
        2.1 空间自相关分析第37-40页
        2.2 时空模型第40-41页
    三、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基于N基因羧基末端450bp)第41-49页
        3.1 麻疹病毒的分离和RT-PCR鉴定第41-42页
        3.2 各省麻疹野毒株代表株及其标准命名第42页
        3.3 麻疹野毒株基因型鉴定结果分析第42-45页
        3.4 麻疹野毒株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第45-49页
    四、麻疹病毒四种基因型分离株H基因全长核苷酸和氨基酸特征分析第49-54页
        4.1 分离毒株来源及基因定型第49页
        4.2 RT-PCR结果第49页
        4.3 序列分析第49-54页
总结与讨论第54-57页
    1 流行病学部分第54-55页
        1.1 传统流行病学第54页
        1.2 空间统计分析第54-55页
    2 基因特征分析第55-56页
        2.1 分子流行病学第55页
        2.2 H基因特征分析第55-56页
    3 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文献综述第62-67页
    一、麻疹新特点第62页
    二、0~8月龄婴儿麻疹抗体水平与感染危险因素第62-63页
    三、成人麻疹抗体水平与感染危险因素第63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63-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白穗基因WP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热激与干旱锻炼及CO2浓度升高影响小麦高温耐性的生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