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白穗基因WP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词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31页
    1 叶色突变体的研究概况第13-25页
        1.1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第13页
        1.2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3-14页
        1.3 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克隆第14-23页
            1.3.1 叶绿素合成和降解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4-19页
            1.3.2 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第19-23页
        1.4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3-25页
            1.4.1 在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第23-24页
            1.4.2 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第24-25页
    2 酰胺-tRNA合酶的研究进展第25-30页
        2.1 酰胺-tRNA合成酶的分类第25-26页
        2.2 酰胺-tRNA合成酶的其它功能及应用第26-27页
        2.3 酰胺-tRNA合成酶的亚细胞定位第27-29页
        2.4 植物中酰胺-tRNA合成酶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29-30页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水稻白穗突变体wp1的表型及精细定位第31-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1-34页
        1.1 实验材料和种植条件第31-32页
        1.2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2页
        1.3 叶绿素荧光观察第32页
        1.4 叶绿体透射电镜观察第32页
        1.5 农艺性状调查第32页
        1.6 wp1的遗传分析第32页
        1.7 WP1的定位第32-34页
            1.7.1 DNA样品制备第32-33页
            1.7.2 PCR反应第33页
            1.7.3 PAGE凝胶电泳第33-34页
            1.7.4 标记筛选,设计及定位第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43页
        2.1 wp1突变体苗期表型观察第34-37页
        2.2 wp1抽穗期表型观察第37-39页
        2.3 wp1早期叶绿体发育过程观察第39-41页
        2.4 wp1的遗传分析第41-42页
        2.5 WP1基因的定位第42-43页
    3 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WP的克隆和功能研究第45-7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5-51页
        1.1 实验材料及种植第45-46页
        1.2 RNA提取及反转录第46-47页
        1.3 Real-TimePCR分析第47页
        1.4 互补载体构建,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鉴定第47页
        1.5 水稻原生质体分离及亚细胞定位第47-48页
        1.6 烟草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第48-49页
        1.7 RNA-seq分析第49页
        1.8 植物蛋白提取第49-50页
        1.9 SDS-PAGE凝胶电泳第50页
        1.10 Western-Blot分析第50-51页
        1.11 叶绿体RNA分析第5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1-73页
        2.1 突变基因wp1的确定第51-52页
        2.2 wp1的转基因互补第52-53页
        2.3 WP1同源比对第53-55页
        2.4 WP1的表达分析第55-56页
        2.5 叶绿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6页
        2.6 WP1及水稻中另外两个缬氨酸-tRNA合成酶的表达第56-58页
        2.7 WP1及OsValRS1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第58页
        2.8 WP1在烟草表皮细胞以及AtValRS2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第58-60页
        2.9 wp1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第60-66页
            2.9.1 RNA-seq分析的基本分析第60-62页
            2.9.2 核编码光合系统相关基因的差异分析及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差异分析第62-64页
            2.9.3 质体基因组编码基因差异分析第64-66页
        2.10 Rubisco相关蛋白的含量分析第66-67页
        2.11 质体编码蛋白含量分析第67-69页
        2.12 线粒体结构观察及线粒体编码蛋白含量分析第69-70页
        2.13 突变体中质体核糖体分析第70-71页
        2.14 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线粒体核糖体分析第71-73页
    3 小结第73-75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75-79页
    1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75-78页
        1.1 WP1在质体的早期发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第75-76页
        1.2 WP1是一个双定位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蛋白第76-77页
        1.3 WP1影响质体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第77-78页
    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附录第87-95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表达HBsAg重组痘苗病毒小鼠免疫效果初步研究
下一篇:2014年中国麻疹的流行病学和四种麻疹病毒基因型H基因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