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1.1 儿茶素合成及其积累的研究 | 第9-13页 |
1.2 植物原位杂交技术研究 | 第13-17页 |
1.2.1 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2 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 | 第14-15页 |
1.2.3 RNA原位杂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4 RNA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前景 | 第17页 |
1.3 类黄酮 3′5′-羟基化酶的研究 | 第17-20页 |
2 引言 | 第20-22页 |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2.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3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3.2 菌株、质粒 | 第22页 |
3.3 仪器与试剂 | 第22-23页 |
3.3.1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3.3.2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3.3.3 酿酒酵母培养及诱导 | 第23页 |
3.4 实验方法 | 第23-35页 |
3.4.1 儿茶素HPLC分析 | 第23页 |
3.4.2 类黄酮代谢部分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 | 第23-26页 |
3.4.3 切片制作与DMACA染色 | 第26-27页 |
3.4.4 原位杂交 | 第27-31页 |
3.4.5 CsF3′5′H2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页 |
3.4.6 CsF3′5′H2基因克隆 | 第31-32页 |
3.4.7 CsF3′5′H2基因组织及诱导表达特异性分析 | 第32页 |
3.4.8 CsF3′5′H2及Cz F3′5′H2真核表达 | 第32-3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4.1 茶树芽中儿茶素积累的研究 | 第35-38页 |
4.1.1 儿茶素的HPLC分析 | 第35-36页 |
4.1.2 儿茶素积累的组织定位 | 第36页 |
4.1.3 儿茶素代谢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 | 第36-37页 |
4.1.4 儿茶素代谢相关基因的原位杂交分析 | 第37-38页 |
4.2 CsF3′5′H2的功能分析 | 第38-45页 |
4.2.1 CsF3′5′H2基因的克隆 | 第38-40页 |
4.2.2 CsF3′5′H2的进化树分析 | 第40-41页 |
4.2.3 CsF3′5′H2的器官及诱导表达特异性 | 第41-42页 |
4.2.4 CsF3′5′H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2页 |
4.2.5 CsF3′5′H2酶活测定 | 第42-43页 |
4.2.6 CzF3′5′H2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3页 |
4.2.7 CzF3′5′H2酶活测定 | 第43-45页 |
5 讨论 | 第45-47页 |
5.1 儿茶素在茶树芽中的积累 | 第45页 |
5.2 CsF3′5′H2的真核表达 | 第45-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及缩略词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