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蚕桑论文--蚕基础科学论文--蚕的生理、遗传、生态、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论文

家蚕N-酰胺基葡萄糖基转移酶cDNA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8-18页
    1.1 葡萄糖基转移酶(GLCNACASES)的研究概况第8-10页
        1.1.1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结构与特异性第8-9页
        1.1.2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机制第9-10页
    1.2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类及其性质第10-14页
        1.2.1 按照不同的糖基化作用机制第11页
        1.2.2 按照不同的蛋白质结构的三维折叠模式第11-12页
        1.2.3 按照不同酶的分子构特征特征以及底物特异性第12-14页
    1.3 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生物分布及生物学功能第14-18页
        1.3.1 微生物中Glc NAcases酶的生物学研究第14页
        1.3.2 植物中Glc NAcases酶的生物学研究第14页
        1.3.3 哺乳动物中Glc NAcases酶的生物学研究第14-15页
        1.3.4 昆虫中Glc NAcases酶的生物学研究第15页
        1.3.5 家蚕中 Bm Glc NAcases 的生物学研究第15-18页
2 引言第18-21页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2.2.1 Bm Glc NAcase A基因c 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8页
        2.2.2 Bm Glc NAcase A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第18页
        2.2.3 Bm Glc NAcase A基因的在各种病原微生物处理后的表达分析第18-19页
        2.2.4 Bm Glc NAcase A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多抗制备第19-20页
    2.3 主要技术路线第20-21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1-34页
    3.1 实验材料第21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21-24页
        3.2.1 主要实验仪器第21页
        3.2.2 主要生化试剂第21-22页
        3.2.3 常用溶液的配置第22-24页
    3.3 实验方法第24-34页
        3.3.1 Bm Glc NAcase A基因c DNA的克隆第24-28页
        3.3.2 Bm Glc NAcase A基因的原核表达第28-3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4-46页
    4.1 家蚕脂肪体总RNA的提取检测第34页
    4.2 BMGLCNACASEA基因CDNA的克隆第34-35页
    4.3 BMGLCNACASE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5-37页
    4.4 BMGLCNACASEA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37-38页
        4.4.1 Bm Glc NAcase A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第37-38页
        4.4.2 表皮中Bm Glc NAcase A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变化第38页
    4.5 BMGLCNACASEA基因在家蚕中组织的表达分布情况分析第38-39页
    4.6 不同微生物刺激后BMGLCNACASEA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第39-40页
    4.7 BmGlcNAcaseA基因的原核表达第40-41页
        4.7.1 Bm Glc NAcase A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的序列扩增第40-41页
        4.7.2 Bm Glc NAcase A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第41页
    4.8 重组PET-28A-BMGLCNACASEA蛋白的诱导表达第41-42页
    4.9 WESTERN BLOT检测PET-28A-BMGLCNACASEA蛋白表达第42-43页
    4.10 重组蛋白的定量与纯化第43-44页
    4.11 ELISA效价测定第44页
    4.12 WESTERN BOLT检测BMGLCNACASEA在组织中的分布第44-46页
5 讨论第46-48页
    1. BMGLCNACASEA基因蛋白载体的选择与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第46页
    2. BMGLCNACASEA在家蚕中的组织分布第46页
    3. BmGlcNAcaseA 基因在家蚕生长发育期间发挥重要作用第46-47页
    4. BmGlcNAcaseA 基因在家蚕中的免疫刺激反应第47-48页
6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声思维的高中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
下一篇:历史记忆·社会认同·民族共识:建国以来山东抗日战争纪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