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进展 | 第19-27页 |
1.3.1 国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2 国内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 | 第21-24页 |
1.3.3 国内外关于“贫困”的总结与思考 | 第24-25页 |
1.3.4 村庄规划的研究 | 第25-2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3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1.5 论文框架结构 | 第30-31页 |
1.6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辨析与相关案例研究 | 第32-54页 |
2.1 基本概念辨析 | 第32-37页 |
2.1.1 贫困 | 第32-35页 |
2.1.2 贫困山区 | 第35页 |
2.1.3 贫困村 | 第35-37页 |
2.2 基本理论 | 第37-40页 |
2.2.1 精准扶贫 | 第37-39页 |
2.2.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第39-40页 |
2.2.3 可持续发展 | 第40页 |
2.3 相关案例研究 | 第40-52页 |
2.3.1 乌蒙山片区极贫村庄的村庄规划 | 第40-45页 |
2.3.2 边远贫困山区村庄发展之路 | 第45-48页 |
2.3.3 多民族混居型贫困村庄的村庄规划 | 第48-52页 |
2.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概况与分类研究 | 第54-82页 |
3.1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概况 | 第54-61页 |
3.1.1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的自然地理条件 | 第54-56页 |
3.1.2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的自然资源状况分析 | 第56-57页 |
3.1.3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第57-59页 |
3.1.4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贫困的现状表现 | 第59-61页 |
3.2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贫困的原因 | 第61-62页 |
3.2.1 自然区位地理和资源匮乏 | 第61页 |
3.2.2 农业种植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 第61页 |
3.2.3 劳动力素质和技能低下 | 第61-62页 |
3.2.4 村民思想和规划管理的落后 | 第62页 |
3.3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分类研究 | 第62-79页 |
3.3.1 村庄分类的必要性 | 第62-64页 |
3.3.2 村庄分类的依据 | 第64-68页 |
3.3.3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分类 | 第68-79页 |
3.4 小结 | 第79-82页 |
第四章 彝良县贫困山区村庄规划设计研究 | 第82-122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82页 |
4.2 放牛村——基础型村庄 | 第82-94页 |
4.2.1 区位 | 第82-83页 |
4.2.2 项目现状分析 | 第83-86页 |
4.2.3 贫困现状 | 第86-87页 |
4.2.4 贫困原因 | 第87-88页 |
4.2.5 规划思路 | 第88-89页 |
4.2.6 村庄规划 | 第89-94页 |
4.3 白虾村——基础提升型村庄 | 第94-107页 |
4.3.1 区位 | 第94-95页 |
4.3.2 项目现状分析 | 第95-97页 |
4.3.3 贫困现状 | 第97-99页 |
4.3.4 贫困原因 | 第99-100页 |
4.3.5 规划思路 | 第100-101页 |
4.3.6 村庄规划 | 第101-107页 |
4.4 晏坪村——精品提升型村庄 | 第107-118页 |
4.4.1 区位 | 第107页 |
4.4.2 项目现状分析 | 第107-110页 |
4.4.3 贫困现状 | 第110-111页 |
4.4.4 贫困原因 | 第111-112页 |
4.4.5 规划思路 | 第112页 |
4.4.6 村庄规划 | 第112-117页 |
4.4.7 村庄特色塑造 | 第117页 |
4.4.8 村庄组织机制 | 第117-118页 |
4.5 实施建议 | 第118-120页 |
4.5.1 放牛村 | 第118-119页 |
4.5.2 白虾村 | 第119页 |
4.5.3 晏坪村 | 第119-120页 |
4.6 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2-126页 |
5.1 总结 | 第122-125页 |
5.2 展望 | 第125-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32-134页 |
附录B: 图片索引 | 第134-138页 |
附件 | 第138-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