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效应研究--以江西“科技入园”工程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2-14页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4-18页
        1.2.1 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第14-15页
        1.2.2 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的协同及其协同效应第15页
        1.2.3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效应的两种判断第15-18页
    1.3 研究意义第18-19页
        1.3.1 理论意义第18页
        1.3.2 现实意义第18-19页
    1.4 研究方案第19-20页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9-20页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页
    1.5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1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第20页
        1.5.2 数据收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第20-21页
    1.6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1页
    1.7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2-45页
    2.1 理论基础第22-26页
        2.1.1 创新经济学第22页
        2.1.2 服务经济学第22-23页
        2.1.3 供给经济学第23-24页
        2.1.4 协同学第24-25页
        2.1.5 系统动力学第25-26页
    2.2 文献综述第26-43页
        2.2.1 协同创新文献综述第26-33页
        2.2.2 科技服务供给文献综述第33-40页
        2.2.3 协同效应文献综述第40-43页
    2.3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3章 江西科技服务供给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45-53页
    3.1 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基本情况第45-47页
        3.1.1 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基本策略第45-46页
        3.1.2 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主要特色第46-47页
    3.2 江西“科技入园”工程取得的成绩第47-50页
        3.2.1 科技服务机构增长迅速第47-48页
        3.2.2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攀高第48页
        3.2.3 科技服务内容日益丰富第48-49页
        3.2.4 企业做大做强态势良好第49-50页
        3.2.5 工业园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第50页
    3.3 江西“科技入园”工程发展问题的初步判断第50-52页
        3.3.1“科技入园”工程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3.3.2“科技入园”工程存在问题的原因第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的构建、运行、演化及分层推进第53-83页
    4.1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的构建第53-63页
        4.1.1 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的基本构成第53-54页
        4.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54-55页
        4.1.3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第55页
        4.1.4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构建的方法第55页
        4.1.5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的指标筛选第55-60页
        4.1.6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说明第60-63页
    4.2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的内部关系及协同运行机理第63-66页
        4.2.1 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的内部关系第63-65页
        4.2.2 科技服务供给体系的协同运作机理第65-66页
    4.3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的协同演化过程第66-68页
    4.4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协同运行的分层推进第68-82页
        4.4.1 科技服务供给模型协同运行的层次第68-69页
        4.4.2 战略层面协同第69-71页
        4.4.3 管理层面协同第71-74页
        4.4.4 操作层面协同第74-80页
        4.4.5 保障层面协同第80-82页
    4.5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科技服务供给内部协同效应:协同度的实证分析第83-99页
    5.1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的评价模型第83-86页
        5.1.1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评价的基本思路第83页
        5.1.2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评价的方法第83-86页
    5.2 数据搜集及处理第86-89页
        5.2.1 数据搜集第86-87页
        5.2.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第87页
        5.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87-89页
    5.3 基于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评价过程第89-94页
        5.3.1 基础数据的初步整理第89-92页
        5.3.2 各子系统内其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第92页
        5.3.3 科技服务供给各子系统有序度测算结果第92-93页
        5.3.4 江西“科技入园”工程 2006-2013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的评价结果第93-94页
    5.4 基于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评价结果分析第94-98页
        5.4.1 基于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科技服务供给各子系统有序度第94-97页
        5.4.2 基于江西“科技入园”工程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度第97-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6章 科技服务供给外部协同效应:协同剩余的实证分析第99-120页
    6.1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第99-102页
        6.1.1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影响因素初探第99-101页
        6.1.2 问卷设计与调查第101页
        6.1.3 研究方法第101-102页
    6.2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的影响因素分析过程第102-106页
        6.2.1 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02-103页
        6.2.2 效度检验第103页
        6.2.3 共同度分析第103-104页
        6.2.4 各测试项的总方差解释第104-106页
    6.3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第106-109页
    6.4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产生与增进的模型第109-119页
        6.4.1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产生与增进几何模型的构建第109-112页
        6.4.2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产生与增进的过程分析第112-116页
        6.4.3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产生与增进的机理分析第116-119页
    6.5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7章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效应提升的系统策略第120-147页
    7.1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行为的分析方法第120-122页
        7.1.1 彼得·圣吉的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第120-121页
        7.1.2 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对科技服务供给协同行为分析的适用性第121-122页
    7.2 基于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基础问题的分析第122-126页
        7.2.1 官办与非官办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同发展的富者愈富反馈基模分析第122-124页
        7.2.2 各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低端、雷同扩展的共同悲剧反馈基模分析第124-126页
    7.3 基于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动力问题分析第126-130页
        7.3.1 科技服务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增长上限基模分析第126-128页
        7.3.2 科技服务协同风险分担与协同剩余分配的增长上限反馈基模分析第128-130页
    7.4 基于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管理问题分析第130-134页
        7.4.1 管理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的科技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增长上限基模分析第130-132页
        7.4.2 政府的被动管理模式下的科技服务协同效应的饮鸩止渴基模分析第132-134页
    7.5 基于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环境问题分析第134-138页
        7.5.1 工业园区改变园区整体技术落后行为所产生的舍本逐末反馈基模第134-137页
        7.5.2 科技金融短板产生的投资不足反馈基模第137-138页
    7.6 基于系统反馈基模分析法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效应提升策略第138-146页
        7.6.1 夯实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基础第138-140页
        7.6.2 激发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动力第140-142页
        7.6.3 改善科技服务供给协同管理第142-144页
        7.6.4 营造科技服务供给协同环境第144-146页
    7.7 本章小结第146-147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47-150页
    8.1 本文结论第147-148页
    8.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48-149页
    8.3 研究展望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附录 科技服务供给协同剩余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第159-16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下一篇:燃煤发电固体排放物销售项目优化决策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