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及其理论 | 第19-29页 |
2.1 人力资源价值 | 第19-24页 |
2.1.1 人力资源价值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人力资源价值的组成 | 第19-21页 |
2.1.3 人力资源价值的特征 | 第21-22页 |
2.1.4 人力资源价值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2.2 高新技术企业 | 第24-25页 |
2.2.1 高新技术的定义 | 第24页 |
2.2.2 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 | 第24-25页 |
2.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 | 第25-28页 |
2.3.1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 | 第25页 |
2.3.2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 | 第25-26页 |
2.3.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的分类 | 第26-27页 |
2.3.4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要素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现行评估方法研究 | 第29-40页 |
3.1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分类 | 第29-30页 |
3.2 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适用性分析 | 第30-36页 |
3.2.1 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 第30页 |
3.2.2 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 | 第30-31页 |
3.2.3 随机报偿价值法 | 第31-32页 |
3.2.4 改进后的随即报酬法 | 第32-34页 |
3.2.5 经济价值法 | 第34-35页 |
3.2.6 非购入商誉法 | 第35页 |
3.2.7 未来净资产值折现法 | 第35-36页 |
3.3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现行方法的综合评价 | 第36-38页 |
3.4 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方法的方向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构建与实证应用 | 第40-56页 |
4.1 评估模型构建的前期工作 | 第40-43页 |
4.1.1 评估模型构建的前提条件 | 第40-41页 |
4.1.2 评估模型构建的整体思路 | 第41-43页 |
4.2 高新技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 第43-44页 |
4.2.1 整体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43页 |
4.2.2 人力资源贡献系数 | 第43-44页 |
4.3 高新技术企业分类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 第44-48页 |
4.3.1 分类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44页 |
4.3.2 分类人力资源贡献系数的确定 | 第44-48页 |
4.4 高新技术企业个体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 第48-49页 |
4.5 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评估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49-54页 |
4.5.1 实证研究对象 | 第49页 |
4.5.2 人力资源整体价值评估过程 | 第49-50页 |
4.5.3 分类人力资源价值评估过程 | 第50-54页 |
4.5.4 个体人力资源价值评估过程 | 第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