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一个“家庭”符号统治的时代 | 第9-18页 |
1.1 中国家庭伦理片的界定 | 第9-13页 |
1.1.1 家庭伦理片:电影类型之“常青树” | 第9-11页 |
1.1.2 家的“中枢神经”符号:家庭伦理 | 第11-13页 |
1.2 一个构想:符号学理论与新时期家庭伦理片脉络梳理 | 第13-18页 |
1.2.1 研究方法:符号学理论及脉络简析 | 第13-16页 |
1.2.2 研究对象:新时期家庭伦理片的波澜之路 | 第16-18页 |
第2章 符号学理论下的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片语意解读 | 第18-42页 |
2.1 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片影像符码类别建构 | 第18-26页 |
2.1.1“小家”离合投影“大家” | 第19-21页 |
2.1.2 长幼纠葛与徘徊交融 | 第21-24页 |
2.1.3 两性诉求与都市的困窘 | 第24-26页 |
2.2 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片组合段策略 | 第26-34页 |
2.2.1 平行组合段:重生燃意在平行 | 第28-29页 |
2.2.2 描写语意群:流水平淡蕴人情 | 第29-30页 |
2.2.3 交替组合段:相伴交织绽深意 | 第30-33页 |
2.2.4 括弧组合段:柳暗花明穿行意 | 第33-34页 |
2.3 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片中镜语风格符号 | 第34-42页 |
2.3.1 柔美之意境:影像舒缓露诗意 | 第35-38页 |
2.3.2 细腻之氛围:节奏迟缓重细节 | 第38-40页 |
2.3.3 浓郁之情调:百般滋味在人情 | 第40-42页 |
第3章 新时期中国家庭伦理片梦和镜像追求 | 第42-52页 |
3.1 梦与电影:“本我”的梦像解构 | 第43-47页 |
3.1.1 导演之梦:“本欲”的寄托与慰藉 | 第44-45页 |
3.1.2 受众之梦:“和为贵”的无声诉求 | 第45-47页 |
3.2 镜与电影:文化空间的镜像探析 | 第47-52页 |
3.2.1“惯心力”:民俗民族文化心理的牵引 | 第48-50页 |
3.2.2“失衡”:女性的隐忍心理的观照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影视参考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