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西平乐县农村社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一、引言第7-19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9页
        1. 研究背景第7-8页
        2. 研究的意义第8-9页
    (二) 高龄老人养老相关的文献综述第9-14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3. 国内外研究的评价第13-14页
    (三) 概念界定和研究视角第14-17页
        1. 概念界定第14页
        2. 积极老龄化视角第14-17页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1. 研究的思路第17页
        2.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3. 研究框架第18页
    (五) 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二、平乐县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的现状分析第19-26页
    (一) 农村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第19-20页
        1. 身体健康状况第19页
        2. 心理健康状况第19-20页
        3. 社会适应能力状况第20页
    (二) 农村高龄老人“参与”现状分析第20-21页
        1. 社会参与的需求状况第20-21页
        2. 社会参与的能力状况第21页
        3. 社会参与的机会状况第21页
    (三) 农村高龄老人“保障”现状分析第21-26页
        1. 经济供养状况第22-23页
        2. 目常生活照料状况第23-24页
        3. 精神慰藉状况第24-26页
二、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6-37页
    (一) 高龄老人自身的因素第26-29页
        1. 身体状况第26页
        2. 个人收入第26-27页
        3. 受教育程度第27-28页
        4. 思想观念第28-29页
    (二) 家庭因素第29-31页
        1. 家庭收入第29页
        2. 家庭结构的变化第29-30页
        3. 家庭关系第30-31页
        4. 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第31页
    (三) 市场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影响因素第31-34页
        1. 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第31-32页
        2. 农村劳动力外流第32-33页
        3. 社会舆论的物质化倾向第33页
        4. 乡村文化被冷落第33-34页
    (四) 国家政策因素分析第34-37页
        1. 城乡二元养老保障制度第34-35页
        2. 计划生育制度第35-36页
        3. 户籍制度第36-37页
四、农村高龄老人养老的对策第37-42页
    (一) 促进农村高龄老人“健康”的对策第37-38页
        1. 高龄老人要学会科学养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37页
        2. 家庭成员要学习高龄老人护理的专业知识第37页
        3. 社会要面向农村高龄老人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第37-38页
        4. 政府要完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第38页
    (二) 促进农村高龄老人“参与”的对策第38-39页
        1. 高龄老人要多接触新知识,改变陈旧的观念第38页
        2. 家庭要积极为高龄老人参与家庭活动创造平台第38-39页
        3. 社会舆论要为高龄老人参与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39页
        4. 政府要积极为农村高龄老人参与社会创造平台第39页
    (三) 促进农村高龄老人“保障”的对策第39-42页
        1. 高龄老人提高自我保障的能力第39-40页
        2. 家庭要加强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第40页
        3. 社会组织要促进农村高龄养老事业的发展第40-41页
        4. 政府要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养老体系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A 广西平乐县农村社区及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第44-48页
附录B 农村高龄老人访谈提纲第48-50页
附录C 养老监护人访谈提纲第50-52页
附录D 村干部的访谈提纲第52-53页
附录E 乡政府民政办公室负责人访谈提纲第53-54页
附录F 农村高龄养老现状分析相关表格第54-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金的计算问题研究
下一篇:以微信为新媒介的新型社会救助组织发展研究--以长沙市微联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