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曲江诗对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唐代曲江诗的研究价值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一) 对唐代曲江诗的辑考、注释 | 第8页 |
(二) 对曲江历史及曲江文化活动的研究 | 第8页 |
(三) 对唐代曲江诗的研究 | 第8-10页 |
第一章 曲江及曲江诗 | 第10-21页 |
第一节 曲江园林的历史沿革 | 第10-15页 |
第二节 唐代曲江游宴与曲江诗 | 第15-21页 |
一、三令节皇帝赐宴与曲江应制诗 | 第16-17页 |
二、新科进士曲江宴与曲江游宴诗 | 第17-19页 |
三、民间社交宴会与曲江纪游抒情诗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安史之乱前后曲江文人心态演变 | 第21-34页 |
第一节 由积极自信到失落怀疑 | 第22-27页 |
第二节 从关注个人功名转为忧心国家命运 | 第27-31页 |
第三节 逃避心态与归隐思想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安史之乱前后曲江诗风流变 | 第34-42页 |
第一节 由浪漫豪爽到深沉悲凉的思想风貌 | 第34-37页 |
第二节 由高雅华丽到写实求真的个性语言 | 第37-39页 |
第三节 由歌颂盛世到感慨世事的创作目的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曲江诗文化内涵之变与不变 | 第42-50页 |
第一节 从盛世风流的标志变为王国衰败的见证 | 第42-44页 |
第二节 生命感慨的载体 | 第44-47页 |
一、感物伤己 | 第45页 |
二、见景怀人 | 第45-46页 |
三、离情别绪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科举梦想的寄托,人生得意的巅峰 | 第47-50页 |
一、曲江寄托仕进的梦想与及第的欢欣 | 第47-49页 |
二、曲江抒发备考应举的苦闷与不第难仕的悲愤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