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高层建筑论文--高层建筑结构论文

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与抗震性能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引言第13-14页
2 绪论第14-31页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7页
    2.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与研究进展第17-21页
        2.2.1 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概述第17-18页
        2.2.2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与计算方法国外研究进展第18-20页
        2.2.3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与计算方法国内研究进展第20-21页
    2.3 高强度结构钢应用与研究进展第21-27页
        2.3.1 国外高强度结构钢应用与研究进展第22-23页
        2.3.2 国内高强度结构钢应用与研究进展第23-24页
        2.3.3 国产高性能GJ系列钢第24-27页
    2.4 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承载力与抗震性能研究进展第27-28页
    2.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8-31页
        2.5.1 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2.5.2 技术路线第30-31页
3 Q460GJ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正截面抗压性能试验研究第31-53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试验设计与试件制作第31-37页
        3.2.1 缩尺模型设计第31页
        3.2.2 试验试件制作第31-33页
        3.2.3 材性试验第33-34页
        3.2.4 试验加载装置及加载方案第34-37页
    3.3 轴心受压试验结果分析第37-44页
        3.3.1 轴心受压试件破坏过程第37-40页
        3.3.2 轴心受压试验构件应变发展分析第40-44页
    3.4 小偏心受压试验结果分析第44-51页
        3.4.1 小偏心受压试件破坏过程第44-48页
        3.4.2 小偏心受压试验构件应变发展分析第48-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受压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3-79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第54-61页
        4.2.1 材料本构关系第54-58页
        4.2.2 单元类型选取第58-59页
        4.2.3 网格划分第59-61页
        4.2.4 相互作用与边界条件定义第61页
    4.3 有限元模型验证第61-64页
    4.4 高强钢SRC柱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破坏机理分析第64-71页
        4.4.1 高强钢圆截面SRC柱轴心受压破坏机理分析第64-66页
        4.4.2 高强钢圆截面SRC柱小偏心受压破坏机理分析第66-71页
    4.5 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有限元参数分析第71-77页
        4.5.1 有限元影响因素分析参数选取第71-72页
        4.5.2 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轴心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72-75页
        4.5.3 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小偏心受压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75-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5 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79-98页
    5.1 引言第79页
    5.2 高强钢-混凝土圆截面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79-87页
        5.2.1 我国JGJ138-2001建议方法第79-80页
        5.2.2 欧洲规范EC4建议方法第80-81页
        5.2.3 美国AISC360-2010建议方法第81-82页
        5.2.4 轴压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分析第82-84页
        5.2.5 混凝土受约束作用强度增大系数计算第84-87页
    5.3 圆截面SRC柱小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第87-97页
        5.3.1 基于我国YB9082-2006的解析解法第87-90页
        5.3.2 我国JGJ138-2001建议方法第90-92页
        5.3.3 欧洲规范EC4建议方法第92-94页
        5.3.4 小偏心受压理论计算结果分析第94-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6 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98-141页
    6.1 引言第98页
    6.2 Q460GJ高强钢圆截面SRC柱压弯滞回试验第98-102页
        6.2.1 试件设计与制作第98-99页
        6.2.2 加载方案第99-100页
        6.2.3 试验现象及破坏方式第100-102页
    6.3 Q460GJ高强钢圆截面SRC柱压弯滞回试验结果分析第102-108页
        6.3.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第102-103页
        6.3.2 骨架曲线第103-104页
        6.3.3 构件延性分析第104-105页
        6.3.4 构件耗能性能第105-106页
        6.3.5 构件抗弯刚度第106-107页
        6.3.6 构件强度衰减第107-108页
    6.4 OpenSees有限元模型建立第108-117页
        6.4.1 OpenSees有限元软件概述第108页
        6.4.2 有限元模型截面划分第108-110页
        6.4.3 有限元单元类型选择第110-111页
        6.4.4 有限元模型材料本构关系第111-114页
        6.4.5 有限元模型加载方式第114页
        6.4.6 有限元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第114-117页
    6.5 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第117-139页
        6.5.1 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抗震性能有限元参数分析第117-129页
        6.5.2 型钢强度对组合柱抗震性能影响有限元参数分析第129-139页
    6.6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7 高强型钢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比限值研究第141-151页
    7.1 引言第141页
    7.2 轴压比限值概念及其确定方法第141-143页
    7.3 弯曲破坏高强钢-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比限值计算第143-149页
        7.3.1 标准轴压比限值计算第143-147页
        7.3.2 设计轴压比限值转换计算第147-149页
    7.4 小剪跨比高强钢-混凝土柱设计轴压比限值第149-150页
    7.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51-154页
    8.1 结论第151-152页
    8.2 创新点第152-153页
    8.3 研究展望第153-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5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第165-169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山隧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PDC切削齿的摩擦磨损机理及钻井参数的优化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