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研究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旅游合作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8-43页 |
第一节 基础理论 | 第18-34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8-21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1-34页 |
第二节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文献综述 | 第34-43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34-37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37-39页 |
三、东北地区研究综述 | 第39-41页 |
四、文献述评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区域旅游合作的国内外实践 | 第43-57页 |
第一节 欧盟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及模式 | 第43-47页 |
一、欧盟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 第43-45页 |
二、欧盟旅游业在一体化发展中的互动 | 第45-46页 |
三、欧盟旅游一体化模式的基本特点 | 第46-47页 |
第二节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及机制 | 第47-50页 |
一、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模式 | 第47-48页 |
二、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 | 第48-49页 |
三、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驱动机制 | 第49-50页 |
第三节 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基础及经验 | 第50-53页 |
一、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条件 | 第51-52页 |
二、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经验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借鉴与启示 | 第53-57页 |
一、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借鉴 | 第53-54页 |
二、区域旅游合作的启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及评价 | 第57-97页 |
第一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历程与特点 | 第57-59页 |
一、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历程 | 第57-58页 |
二、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特点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 | 第59-67页 |
一、资源基础 | 第60-64页 |
二、区位基础 | 第64-65页 |
三、产业基础 | 第65-66页 |
四、市场基础 | 第66页 |
五、环境基础 | 第66-67页 |
六、制度基础 | 第67页 |
七、现有合作基础 | 第67页 |
第三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 第67-74页 |
一、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 第67-72页 |
二、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72-74页 |
第四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及动力 | 第74-79页 |
一、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性 | 第74-75页 |
二、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 | 第75-79页 |
第五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 | 第79-97页 |
一、区域旅游竞争力概述 | 第80-81页 |
二、东北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 | 第81-90页 |
三、东北地区四大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 | 第90-97页 |
第五章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构建 | 第97-115页 |
第一节 区域旅游合作主体行为辨析 | 第97-104页 |
一、政府 | 第98-100页 |
二、旅游企业 | 第100-102页 |
三、旅游行业协会组织 | 第102-103页 |
四、社区居民 | 第103页 |
五、合作主体关系的架构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区域旅游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 | 第104-106页 |
一、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 | 第104-105页 |
二、合作主体的利益冲突 | 第105-106页 |
第三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构建 | 第106-115页 |
一、“认知共同体”的机制构建 | 第108-112页 |
二、“认知共同体”多元主体的合作行动 | 第112-115页 |
第六章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分析与选择 | 第115-133页 |
第一节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分析 | 第115-118页 |
一、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概念 | 第115页 |
二、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类型 | 第115-118页 |
第二节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及保障平台 | 第118-133页 |
一、合作主体视角下合作模式 | 第119-121页 |
二、要素内容视角下合作模式 | 第121-125页 |
三、空间结构视角下合作模式 | 第125-129页 |
四、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保障平台 | 第129-133页 |
第七章 东北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策略 | 第133-141页 |
第一节 树立东北地区大旅游发展理念 | 第133-136页 |
一、整合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 第133-134页 |
二、加强区域营销、打造整体形象 | 第134页 |
三、共建智慧旅游平台 | 第134-135页 |
四、提高环境保护认识 | 第135-136页 |
第二节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 第136-137页 |
一、加强交通网络的区域合作 | 第136页 |
二、提高饭店业接待能力与规模档次 | 第136页 |
三、提升旅行社行业整体素质 | 第136-137页 |
四、挖掘旅游文化娱乐业内涵 | 第137页 |
第三节 定位整合旅游城市、提升旅游竞争力 | 第137-141页 |
一、定位与整合四大旅游城市 | 第137-138页 |
二、提升东北地区旅游竞争能力 | 第138-139页 |
三、发挥旅游业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作用 | 第139-14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5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141-143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43页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43-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1页 |
后记 | 第151-15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