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 第11-13页 |
1.1.1 概述 | 第11-12页 |
1.1.2 脑影像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 核心脑网络模型 | 第13-17页 |
1.2.1 静息态脑网络的研究 | 第13页 |
1.2.2 三个核心认知网络模型 | 第13-17页 |
1.2.2.1 默认模式网络 | 第14-15页 |
1.2.2.2 中央执行网络 | 第15-16页 |
1.2.2.3 突显网络 | 第16-17页 |
1.3 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 第18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1.5.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网络间功能连接研究 | 第20-36页 |
2.1 简介 | 第20-2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2.2.1 被试 | 第21-22页 |
2.2.2 图像数据采集 | 第22页 |
2.2.3 数据预处理 | 第22-23页 |
2.2.4 定义三个核心网络的空间分布 | 第23-24页 |
2.2.5 功能连接分析 | 第24页 |
2.2.6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2.7 功能连接和临床信息的相关性 | 第25页 |
2.3 结果 | 第25-33页 |
2.3.1 被试信息统计 | 第25页 |
2.3.2 头动评测 | 第25-26页 |
2.3.3 脑岛分割 | 第26-28页 |
2.3.4 核心网络空间分布 | 第28-30页 |
2.3.5 功能连接的对比分析 | 第30-33页 |
2.3.6 功能连接和临床信息的相关 | 第33页 |
2.4 讨论 | 第33-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的核心网络间有效连接研究 | 第36-46页 |
3.1 简介 | 第36-3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3.2.1 被试 | 第37页 |
3.2.2 图像数据采集 | 第37页 |
3.2.3 数据预处理 | 第37页 |
3.2.4 格兰杰因果分析 | 第37页 |
3.2.5 核心网络内的有效连接 | 第37-38页 |
3.2.6 统计分析 | 第38页 |
3.2.7 有效连接和临床信息的相关性 | 第38页 |
3.3 结果 | 第38-45页 |
3.3.1 有效连接结果 | 第38-43页 |
3.3.2 有效连接和临床信息的相关 | 第43-45页 |
3.4 讨论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6-48页 |
4.1 本文总结 | 第46-47页 |
4.2 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