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

民国上海高校学生自治研究(1912-1937)

内容提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0-2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第10-13页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第13-20页
        一、概念界定第13-16页
        二、研究综述第16-20页
        三、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20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0-24页
        一、研究内容第20-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一章 学生自治形成的背景第24-39页
    第一节 内忧外患:时代环境的驱使第25-29页
        一、晚清民初的政治转型第25-26页
        二、"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第26-27页
        三、教育新潮的涌现第27-29页
    第二节 开放多元:城市文化的孕育第29-33页
        一、从城市文化到校园文化第30-32页
        二、从地方自治到学生自治第32-33页
    第三节 中西交融:大学精神的引领第33-39页
        一、自由与自治理念第34-36页
        二、校长与大学精神第36-37页
        三、杜威与"学生自治"第37-39页
第二章 学生自治与学校治理第39-57页
    第一节 民主与参与:学生自治的组织嬗变第39-47页
        一、清末民初的制度奠基第40-42页
        二、五四前后的学生自治组织第42-45页
        三、国家规制之下的学生自治第45-47页
    第二节 多元与多样:丰富校园的学生团体第47-53页
        一、学生自我管理类第48-50页
        二、学生学习研究类第50-51页
        三、学生社会服务类第51页
        四、学生娱乐交际类第51-53页
    第三节 冲突与矛盾:学生自治与学校治理第53-57页
        一、"学生迎拒校长风潮"第54-56页
        二、矛盾缘由第56-57页
第三章 学生自治与社会参与第57-73页
    第一节 高潮:社会运动之下的学生自治第58-63页
        一、五四运动与学生自治第59-61页
        二、后"五四"的学生自治第61-63页
        三、压制与反抗第63页
    第二节 转向:社会服务之下的学生自治第63-66页
        一、产生发展第64页
        二、表现形式第64-66页
        三、深远影响第66页
    第三节 徘徊:学生自治的"政治化"与"去政治化"第66-73页
        一、"政治化":政党争夺的焦点第67-70页
        二、"去政治化":学生自治组织改组第70-73页
第四章 时代的回响:民国上海高校学生自治的反思第73-82页
    第一节 城市、校园文化与学生自治的互动第73-78页
        一、上海都市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第74-76页
        二、校园文化与学生自治第76-78页
    第二节 学生自治的时代反思第78-82页
        一、组织途径反思第78-79页
        二、问题反思第79-81页
        三、深远影响第81-82页
结语第82-84页
附录一 学生自治会组织大纲及施行细则第84-87页
附录二 民国上海各高校学生自治会章程第87-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5页
后记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继续还是放弃-从227提案看加州的双语教育
下一篇:公立学校改革:美国磁石学校发展历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