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研究--以鲁西南T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绪论第9-14页
 (一) 选题缘起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 对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政策在农村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查第10页
  2. 为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效果评价标准提供新视角第10-11页
  3. 为进一步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持第11-12页
 (三) 研究目标和思路第12-13页
 (四)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研究综述第14-19页
 (一)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概念第14页
 (二) 国外相关研究第14-16页
 (三) 国内相关研究第16-19页
二、理论前提构建:道德成长风险及其成因第19-26页
 (一) 道德成长及其必要性第19-21页
 (二) 道德成长风险概念的提出第21-23页
 (三) 道德成长风险的成因第23-26页
  1. 道德成长风险形成的内因第23-24页
  2. 道德成长风险形成的外因第24-26页
三、背景研究及样本分析第26-34页
 (一) 背景研究: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及实践演进第26-29页
 (二) 样本分析:T市农村初中布局调整概况第29-34页
四、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途径第34-47页
 (一) 家庭途径第34-38页
  1. 亲子关系影响第35-37页
  2. 家庭道德教育影响第37-38页
 (二) 学校途径第38-42页
  1. 学校道德教育影响第39-40页
  2. 同辈群体影响第40-42页
 (三) 社会途径第42-47页
  1. 社会人际影响第42-44页
  2. 社会文化影响第44-47页
五、风险: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现状及或然分析第47-58页
 (一)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后学生道德成长现状第47-51页
  1. 主体道德第48-49页
  2. 人际道德第49-50页
  3. 社会公德第50-51页
 (二)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正向可能性第51-54页
  1. 提高学生道德成长的独立性第51-52页
  2. 扩展学生道德成长的信息来源第52-53页
  3. 丰富学生的道德实践机会第53页
  4. 提升道德教育的质量第53-54页
 (三)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负向可能性第54-58页
  1. 削弱家长对儿童道德成长的监管第54-55页
  2. 不良文化造成负面影响第55-56页
  3. 不良人际交往中隐藏道德风险第56页
  4. 对道德教育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第56-58页
六、建议和展望第58-60页
 (一) 对当前问题的若干建议第58页
 (二) 对未来可能研究方向的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A 调查问卷第64-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以“泥石流”议题为例
下一篇:西部地区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政策分析--以榆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