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 化学成分研究 | 第14-20页 |
1.1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 | 第14-17页 |
1.2 灵芝中甾醇类化合物 | 第17页 |
1.3 灵芝中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 第17页 |
1.4 灵芝中的杂萜及酚类化合物 | 第17-19页 |
1.5 硬柄小皮伞的小分子化学成分 | 第19-20页 |
2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厦门假芝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22-4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1.1 提取与分离 | 第22-24页 |
1.2 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 | 第24-26页 |
1.3 生物活性测定 | 第26-28页 |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42页 |
2.1 厦门假芝的化学成分 | 第28-30页 |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30-33页 |
2.3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33-40页 |
2.4 生物活性检测 | 第40-42页 |
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三章 长柄鸡冠孢芝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44-7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1.1 提取与分离 | 第44-46页 |
1.2 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 | 第46页 |
1.3 生物活性测定 | 第46-47页 |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70页 |
2.1 长柄鸡冠孢芝的化学成分 | 第47-49页 |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49-59页 |
2.3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59-68页 |
2.4 生物活性检测 | 第68-70页 |
2.5 三萜类化合物对AchE抑制活性的构效关系讨论 | 第7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黄边灵芝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72-10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1.1 提取与分离 | 第72-74页 |
1.2 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 | 第74页 |
1.3 生物活性测定 | 第74页 |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7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4-100页 |
2.1 黄边灵芝的化学成分 | 第74-77页 |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77-85页 |
2.3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85-98页 |
2.4 生物活性检测 | 第98-10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热带灵芝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四种灵芝化学分类学探讨 | 第102-11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102-105页 |
1.1 提取与分离 | 第102-103页 |
1.2 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 | 第103页 |
1.3 生物活性测定 | 第103-104页 |
1.4 ITS序列测定 | 第104-105页 |
1.5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10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2页 |
2.1 热带灵芝的化学成分 | 第105页 |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105-109页 |
2.3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109页 |
2.4 生物活性检测 | 第109-110页 |
2.5 四种野生灵芝化学成分对比及化学分类学探讨 | 第110-112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硬柄小皮伞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114-130页 |
1 实验部分 | 第114-116页 |
1.1 提取与分离 | 第114-116页 |
1.2 分离及结构鉴定技术 | 第116页 |
1.3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 | 第116页 |
1.4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1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9页 |
2.1 硬柄小皮伞的化学成分 | 第116-118页 |
2.2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118-120页 |
2.3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120-129页 |
2.4 AChE抑制活性 | 第129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全文结论 | 第130-132页 |
创新点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50页 |
附录 | 第150-192页 |
附图 | 第192-204页 |
致谢 | 第204-206页 |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