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毕赤酵母异源表达人源化抗菌肽LL37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1 抗菌肽第10-12页
        1.1.1 抗菌肽的分类第10页
        1.1.2 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第10-12页
    1.2 抗菌肽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人源化抗菌肽LL37第13-14页
    1.4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4-17页
        1.4.1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第15页
        1.4.2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组件第15-17页
    1.5 立题背景,意义及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LL37分泌表达菌株的构建第18-30页
    2.1 前言第18页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8-23页
        2.2.1 实验菌株、质粒和试剂第18页
        2.2.2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第18-19页
        2.2.3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第19-20页
        2.2.4 毕赤酵母感受态制备及电转化第20-21页
        2.2.5 毕赤酵母基因组快速提取方法第21页
        2.2.6 5-L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工艺第21-22页
        2.2.7 分析检测方法第22页
        2.2.8 PCR反应体系及酶切反应体系第22页
        2.2.9 本章实验中使用的引物第22-23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3-29页
        2.3.1 pPIC9K-LL37质粒的构建第23-24页
        2.3.2 毕赤酵母GS115-9K-LL37菌株的获得第24页
        2.3.3 毕赤酵母GS115-9K-LL37菌株的发酵第24-25页
        2.3.4 抗菌肽活性测定以及抗菌肽对酵母的抑制第25-27页
        2.3.5 膜过滤与发酵耦合系统的建立第27页
        2.3.6 5-L生物反应器上膜过滤与发酵耦合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LL37在毕赤酵母过氧化物酶体中表达第30-40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0-32页
        3.2.1 实验菌株、质粒和试剂第30页
        3.2.2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30页
        3.2.3 毕赤酵母高拷贝菌株的筛选第30-31页
        3.2.4 毕赤酵母总蛋白提取第31页
        3.2.5 珠磨机破壁过程蛋白提取分析第31页
        3.2.6 本章实验中使用的引物第31-32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9页
        3.3.1 pPIC3.5K-LL37-SKL质粒的构建第32-33页
        3.3.2 毕赤酵母GS115-3.5K-LL37-SKL菌株的获得第33页
        3.3.3 毕赤酵母GS115-3.5K-LL37-SKL菌株的发酵第33-34页
        3.3.4 pPIC3.5K-LL37-GFP-SKL质粒的构建第34-36页
        3.3.5 毕赤酵母GS115-3.5K-LL37-GFP-SKL菌株的获得第36-37页
        3.3.6 毕赤酵母GS115-3.5K-LL37-GFP-SKL菌株的诱导表达以及荧光检测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LL37串联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40-46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0-41页
        4.2.1 实验菌株、质粒和试剂第40页
        4.2.2 无缝组装方法第40页
        4.2.3 LL37多聚体的处理方式第40-41页
        4.2.4 本章实验中使用的引物第4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45页
        4.3.1 pPIC9K-LL37串联体的质粒构建第41-43页
        4.3.2 毕赤酵母GS115-9K-LL37串联体菌株的获得第43页
        4.3.3 毕赤酵母GS115-9K-LL37串联体菌株的摇瓶诱导第43-44页
        4.3.4 毕赤酵母GS115-9K-LL37串联体菌株的5-L生物反应器发酵第44-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5章 GFP-LL37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46-55页
    5.1 前言第46页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46-48页
        5.2.1 实验菌株、质粒和试剂第46页
        5.2.2 培养基和缓冲液第46页
        5.2.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6-47页
        5.2.4 Western blot(蛋白质印迹法)第47页
        5.2.5 蛋白镍柱纯化第47-48页
        5.2.6 本章实验中使用的引物第48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4页
        5.3.1 pPIC9K-GFP-EN-LL37-HIS_6质粒的构建第48-49页
        5.3.2 pPIC9K-LL37-DP-GFP-HIS_6质粒的构建第49-50页
        5.3.3 毕赤酵母融合蛋白表达菌株的获得第50-51页
        5.3.4 毕赤酵母融合蛋白表达菌株的发酵第51-53页
        5.3.5 融合蛋白的纯化第53-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来源葡萄糖氧化酶酶学性质分析及葡萄糖酸钠催化应用
下一篇:pH-营养联合调控促进北极海洋链霉菌生产二活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