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6页 |
1.1 葡萄糖酸(gluconic acid)的概况 | 第11-15页 |
1.1.1 葡萄糖酸的历史 | 第12-13页 |
1.1.2 葡萄糖酸的性质 | 第13-14页 |
1.1.3 葡萄糖酸的合成 | 第14页 |
1.1.4 葡萄糖酸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的概况 | 第15-18页 |
1.2.1 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机理 | 第16页 |
1.2.2 葡萄糖氧化酶的特点 | 第16页 |
1.2.3 葡萄糖氧化酶的生产 | 第16-17页 |
1.2.4 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离子交换层析的概况 | 第18-21页 |
1.3.1 离子交换色谱(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 | 第18-19页 |
1.3.2 离子交换色谱的优点 | 第19页 |
1.3.3 离子交换剂 | 第19-20页 |
1.3.4 缓冲液和盐 | 第20-21页 |
1.4 细胞器分离的概况 | 第21-25页 |
1.4.1 细胞器的获取 | 第22页 |
1.4.2 细胞器的分离 | 第22-24页 |
1.4.3 细胞器的鉴定和检测 | 第24-25页 |
1.5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30页 |
2.1.1 菌种 | 第26页 |
2.1.2 酶 | 第2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1.4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8-30页 |
2.2 培养基配方 | 第30页 |
2.3 培养方法 | 第30-31页 |
2.3.1 保藏斜面培养 | 第31页 |
2.3.2 摇瓶种子培养 | 第31页 |
2.3.3 摇瓶发酵培养 | 第31页 |
2.3.4 5L发酵罐反应 | 第31页 |
2.4 分析与测定方法 | 第31-36页 |
2.4.1 pH测定 | 第31页 |
2.4.2 蛋白电泳及染色脱色 | 第31页 |
2.4.3 蛋白活力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4 葡萄糖氧化酶(GOD)酶活的测定 | 第32页 |
2.4.5 菲林试剂测定还原糖 | 第32-33页 |
2.4.6 DNS法测定还原糖 | 第33-34页 |
2.4.7 葡萄糖酸钠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2.4.8 发酵过程中OUR测定 | 第34页 |
2.4.9 黑曲霉细胞壁的破碎方法 | 第34页 |
2.4.10 自由流电泳仪的使用方法 | 第34-35页 |
2.4.11 镜检方法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不同葡萄糖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3.2.1 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36-37页 |
3.2.2 葡萄糖氧化酶酶活的检测 | 第37页 |
3.2.3 圆二色谱的检测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3.3.1 葡萄糖氧化酶的分离纯化 | 第37-40页 |
3.3.2 酶学性质研究 | 第40-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不同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形成葡萄糖酸钠的应用 | 第50-57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2.1 培养方法 | 第50页 |
4.2.2 检测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6页 |
4.3.1 纯化前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 | 第50-52页 |
4.3.2 纯化后葡萄糖氧化酶的反应 | 第52-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黑曲霉线粒体的分离 | 第57-62页 |
5.1 引言 | 第57-58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5.2.1 细胞壁破碎方法 | 第58页 |
5.2.2 细胞器分离方法 | 第58页 |
5.2.3 细胞器检测方法 | 第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5.3.1 油镜下的黑曲霉线粒体 | 第58-59页 |
5.3.2 荧光显微镜下的黑曲霉细胞器 | 第59-60页 |
5.3.3 分离方法的验证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