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6页 |
1.1 细胞分类学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细胞学分类理论依据 | 第8-9页 |
1.1.2 细胞分类学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细胞分类学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1.2.1 染色体特征 | 第9页 |
1.2.2 核型分析 | 第9-10页 |
1.2.3 带型分析 | 第10页 |
1.2.4 染色体长度 | 第10-11页 |
1.2.5 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11页 |
1.3 细胞分类学在蜘蛛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4 狼蛛科蜘蛛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5 山西狼蛛科蜘蛛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6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2.1 狼蛛总科蜘蛛采集 | 第16-17页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17-1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18-21页 |
2.3.1 最佳秋水仙碱浓度筛选 | 第18页 |
2.3.2 狼蛛性腺解剖前预处理优化 | 第18-19页 |
2.3.3 蜘蛛性腺染色体制片最佳取材部位筛选 | 第19页 |
2.3.4 狼蛛科不同蜘蛛精巢形态比较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19-20页 |
2.3.5 蜘蛛性腺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 | 第20页 |
2.3.6 狼蛛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活体材料和死体材料比较 | 第20页 |
2.3.7 狼蛛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20-21页 |
2.3.8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21页 |
2.3.9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21页 |
2.3.10 染色体的观察拍照 | 第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8页 |
3.1 蜘蛛性腺解剖前预处理优化 | 第21-26页 |
3.1.1 秋水仙碱浓度优化 | 第21-22页 |
3.1.2 预处理中最佳低渗时间筛选 | 第22-23页 |
3.1.3 预处理中最佳固定时间筛选 | 第23-24页 |
3.1.4 最佳解剖液筛选 | 第24-25页 |
3.1.5 最佳取材部位筛选 | 第25-26页 |
3.2 狼蛛科不同种精巢比较及亲缘关系分析 | 第26-29页 |
3.3 解剖材料预处理和非预处理差异比较 | 第29-30页 |
3.4 蜘蛛性腺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 | 第30-32页 |
3.4.1 最佳低渗时间筛选 | 第30页 |
3.4.2 最佳固定时间筛选 | 第30-31页 |
3.4.3 最佳染色液筛选 | 第31-32页 |
3.5 狼蛛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32-38页 |
3.6 狼蛛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38-40页 |
3.7 狼蛛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40-48页 |
3.7.1 北舞蛛 | 第40-41页 |
3.7.2 柴氏豹蛛 | 第41-42页 |
3.7.3 拟环纹豹蛛 | 第42-43页 |
3.7.4 琼中讯蛛 | 第43-44页 |
3.7.5 高山潮狼蛛 | 第44-45页 |
3.7.6 星豹蛛 | 第45-46页 |
3.7.7 羽豹蛛 | 第46-47页 |
3.7.8 中华亮豹蛛 | 第47-48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8-54页 |
4.1 染色体制片技术探究 | 第48-49页 |
4.2 精巢结构形态学观测 | 第49-50页 |
4.3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50-51页 |
4.4 染色体行为分析 | 第5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Abstract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