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暴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一、网络暴力初探 | 第13-23页 |
(一)网络暴力的兴起 | 第13-14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1.暴力 | 第14-15页 |
2.网络暴力 | 第15-16页 |
3.网络暴民 | 第16-17页 |
(三)表现形式 | 第17-20页 |
1.以新闻文字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暴力 | 第17-19页 |
2.以图片信息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暴力 | 第19页 |
3.以视频传播为表现形式的网络暴力 | 第19-20页 |
(四)我国网络暴力治理现状 | 第20-23页 |
1.我国关于网络暴力的立法体系 | 第20-21页 |
2.治理网络暴力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二、网络暴力的成因 | 第23-28页 |
(一)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缺位 | 第23-24页 |
(二)网络暴民的道德失范 | 第24-25页 |
(三)网络舆论监督与法制建设不健全 | 第25-26页 |
(四)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性 | 第26-28页 |
三、网络暴力的影响 | 第28-32页 |
(一)扰乱网络环境 | 第28-29页 |
(二)侵犯当事人的身心与权益 | 第29-30页 |
1.隐私权受到侵犯 | 第29页 |
2.名誉权受到侵犯 | 第29-30页 |
(三)阻碍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 第30-32页 |
四、网络暴力的治理 | 第32-41页 |
(一)强化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意识 | 第32-33页 |
(二)充分发挥媒介议程设置功能 | 第33-35页 |
1.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 | 第33页 |
2.增强把关人的功能 | 第33-34页 |
3.提高网民的整体水平 | 第34页 |
4.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并举 | 第34页 |
5.应用议程设置理论开展政策宣传 | 第34-35页 |
(三)加强网络传播的法制建设 | 第35-37页 |
1.立法方面的完善 | 第35-37页 |
2.守法方面的完善 | 第37页 |
3.执法方面的完善 | 第37页 |
(四)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 第37-41页 |
1.确立网络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 第38-39页 |
2.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健全网络道德规范体系 | 第39页 |
3.加强网民的道德修养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