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5-17页
一、“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第17-25页
    (一)“微时代”解读第17-19页
        1.“微时代”的含义第17页
        2.“微时代”的特征第17-19页
    (二)“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第19-21页
        1. 传播信息碎片化第19-20页
        2. 覆盖范围扩展化第20-21页
        3. 沟通方式便捷化第21页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第21-25页
        1. 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互动第21-22页
        2. 以“微视频”为主的影音传播第22-23页
        3. 以“微语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第23-25页
二、“微时代”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25-35页
    (一)“微时代”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第25-29页
        1.“微时代”改善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和时效性第25-26页
        2.“微时代”丰富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第26-27页
        3.“微时代”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第27-28页
        4.“微时代”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第28-29页
    (二)“微时代”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第29-35页
        1.“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大众性与开放性动摇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主导地位第29-31页
        2.“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弱化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把关人”的作用第31-32页
        3.“微时代”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复杂性增加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第32-33页
        4.“微时代”对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第33-35页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第35-45页
    (一)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第35-38页
        1. 加强以移动终端为主的传媒平台运用第35-36页
        2. 加强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互动第36-37页
        3. 加强以“微视频”为主的文化传播形式第37-38页
    (二)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革新教育观念第38-41页
        1. 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媒介素养第38-39页
        2. 主动占领“微媒体”阵地,提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第39-40页
        3. 更新专业知识,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第40-41页
    (三)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第41-45页
        1. 加强对学生“微媒体”舆情的监督和引导,提高学生自我规范意识第41-42页
        2. 培养学生骨干力量,借助“微媒体”发挥“传帮带”作用第42-43页
        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微平台”传播校园正能量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第49-51页
附件第51-54页
后记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网络暴力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我国法治公安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