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qRT-PCR内参基因筛选的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26页 |
| 1.1 茯苓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 1.2 茯苓的药用价值 | 第11-12页 |
| 1.3 基因表达量测定的主要方法 | 第12-14页 |
| 1.3.1 Northern印迹法 | 第12-13页 |
| 1.3.2 RT-PCR法 | 第13-14页 |
| 1.3.3 微阵列法 | 第14页 |
| 1.3.4 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 | 第14页 |
| 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14-20页 |
| 1.4.1 qRT-PCR原理 | 第15-16页 |
| 1.4.2 qRT-PCR检测方法 | 第16-19页 |
| 1.4.3 qRT-PCR定量方法 | 第19-20页 |
| 1.5 内参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 1.5.1 常用的内参基因 | 第21页 |
| 1.5.2 内参基因研究动态 | 第21-24页 |
| 1.5.3 内参基因筛选方法 | 第24-25页 |
| 1.6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 2.1.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2.1.2 实验试剂及配方 | 第26-27页 |
| 2.2 实验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7-28页 |
| 2.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2.2.2 逆境处理 | 第28页 |
| 2.2.3 供试培养基 | 第28页 |
| 2.3 实验方法的筛选与研究 | 第28-35页 |
| 2.3.1 内参基因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 2.3.2 总RNA提取 | 第29-31页 |
| 2.3.3 RNA浓度与纯度检测 | 第31页 |
| 2.3.4 RNA完整性检测 | 第31-32页 |
| 2.3.5 RNA反转录 | 第32页 |
| 2.3.6 引物的筛选 | 第32-33页 |
| 2.3.7 荧光定量PCR | 第33-34页 |
| 2.3.8 结果统计 | 第34-35页 |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55页 |
| 3.1 内参基因PCR扩增电泳检测 | 第35页 |
| 3.2 总RNA提取方法优化 | 第35-39页 |
| 3.2.1 CTAB法提取RNA结果 | 第35-36页 |
| 3.2.2 传统Trizol法提取RNA结果 | 第36-37页 |
| 3.2.3 改良Trizol法提取RNA结果 | 第37-39页 |
| 3.3 内参基因筛选 | 第39-55页 |
| 3.3.1 引物特异性验证 | 第39-41页 |
| 3.3.2 所有样品中10个内参基因Ct值分析 | 第41-42页 |
| 3.3.3 茯苓不同生长阶段中的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3.3.4 茯苓菌丝逆境条件中的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3.3.5 茯苓不同组织中的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 3.3.6 所有样品中的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4 结论 | 第55-57页 |
| 4.1 引物的筛选 | 第55页 |
| 4.2 RNA提取方法 | 第55页 |
| 4.3 内参基因筛选结果 | 第55-57页 |
| 4.3.1 不同生长阶段 | 第55页 |
| 4.3.2 不同组织 | 第55页 |
| 4.3.3 不同培养条件 | 第55页 |
| 4.3.4 所有样品 | 第55-57页 |
| 5 讨论 | 第57-60页 |
| 5.1 RNA 提取方法的改进 | 第57页 |
| 5.2 影响实时荧光定量 PCR 定量的因素 | 第57-58页 |
| 5.3 内参基因筛选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