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研究--以安徽省桐城市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1 绪论 | 第12-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集群的识别与测度 | 第13-14页 |
| ·影响因素关联度分析 | 第14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文章的创新 | 第15-16页 |
| ·文章的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1页 |
| ·国外研究 | 第17-19页 |
| ·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 第17页 |
| ·韦伯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17页 |
| ·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解释 | 第17-18页 |
|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 ·国内研究 | 第19-21页 |
| 3 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及特征 | 第21-23页 |
| ·中小企业集群的概念 | 第21页 |
| ·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的特征 | 第21-23页 |
| ·传统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驱动机制 | 第23-24页 |
| ·外部经济效应驱动集群形成 | 第23页 |
| ·网络机制驱动集群形成 | 第23-24页 |
| ·竞争与协作机制驱动集群形成 | 第24页 |
| ·传统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 ·需求因素 | 第24页 |
| ·技术与创新投入 | 第24页 |
| ·人力资本 | 第24-25页 |
| ·集群规模 | 第25-26页 |
| 4 安徽省桐城市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 ·依托产业集群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 第26-27页 |
|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 第26页 |
| ·产业集群发展带动桐城市经济的发展 | 第26-27页 |
| ·桐城市传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轨迹及现状 | 第27-31页 |
| ·包装印刷集群 | 第27-28页 |
| ·机械制造集群 | 第28-29页 |
|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 第29页 |
| ·制刷产业集群 | 第29-31页 |
| 5 桐城市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的识别与测度 | 第31-37页 |
| ·识别和测度产业集群的方法 | 第31-32页 |
| ·行业集中度 | 第31页 |
| ·区位熵 | 第31-32页 |
| ·空间基尼系数 | 第32页 |
| ·桐城市中小企业集群的识别与测度 | 第32-37页 |
| ·行业集中度计算 | 第32-34页 |
| ·区位熵计算 | 第34-37页 |
| 6 成长影响因素关联性实证分析 | 第37-43页 |
| ·灰色关联度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8页 |
| ·成长因素关联性分析 | 第38-42页 |
| ·包装印刷产业集群 | 第38-40页 |
| ·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 第40-41页 |
|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 第41-42页 |
| ·主要结论 | 第42-43页 |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 ·主导产业集群专业化市场已形成,集聚程度较高 | 第43页 |
| ·集群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 第43-44页 |
| ·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集群网络支持力度较弱 | 第44页 |
|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 ·加强技术创新,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 第44页 |
| ·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 第44页 |
| ·规范行业竞争,树立区域品牌 | 第44-46页 |
| 8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