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先天性免疫调节作用 | 第12-36页 |
| 1 PRRSV特性 | 第12-14页 |
| 2 先天性免疫抗病毒侵染的信号通路 | 第14-20页 |
|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 第15-16页 |
| ·TLR3 | 第15-16页 |
| ·TLR7/8/9 | 第16页 |
| ·胞质受体及其信号传导 | 第16-18页 |
| ·RIG-I/MDA5通路 | 第16-17页 |
| ·IPS-1信号通路 | 第17页 |
| ·RIG-I和MDA5识别RNA | 第17-18页 |
| ·干扰素信号通路 | 第18-20页 |
| ·JAK-STAT通路 | 第18页 |
| ·干扰素诱导基因及其功能 | 第18-20页 |
| 3 PRRSV对先天性免疫的调节 | 第20-26页 |
| ·TLRs和PRRSV | 第21-22页 |
| ·PRRSV经IRF介导的RIG-I/MDA5通路靶向干扰素增强子 | 第22-23页 |
| ·PRRSV对NF-κB通路的调节 | 第23-24页 |
| ·N蛋白对NF-κB的上调作用 | 第23页 |
| ·Nsp1α和Nsp2对NF-κB的下调作用 | 第23-24页 |
| ·PRRSV对JAK-STAT信号传导和ISG表达的抑制 | 第24-25页 |
| ·细胞凋亡和PRRSV | 第25-26页 |
| 4 结论和展望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6页 |
| 第二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4和Nsp1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 第36-54页 |
| 摘要 | 第3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5页 |
| ·材料 | 第36-37页 |
| ·病毒、菌株、质粒、细胞与实验动物 | 第36-37页 |
| ·主要试剂 | 第37页 |
| ·PRRSV Nsp4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7-40页 |
| ·引物设计 | 第37页 |
| ·PRRSV增殖 | 第37页 |
| ·RNA提取与RT-PCR | 第37-38页 |
| ·PCR产物纯化 | 第38页 |
| ·PCR产物酶切与回收 | 第38-39页 |
| ·载体酶切与回收 | 第39页 |
|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和转化 | 第39页 |
| ·重组质粒提取和鉴定 | 第39-40页 |
| ·目的蛋白表达、纯化和鉴定 | 第40-43页 |
| ·目的蛋白表达 | 第40页 |
| ·目的蛋白大量表达和纯化 | 第40-43页 |
| ·目的蛋白的PRRSV抗原性分析 | 第43页 |
| ·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43-44页 |
| ·Western-blot鉴定多抗血清 | 第44页 |
|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多抗血清 | 第44页 |
| ·多抗血清ELISA效价测定 | 第44-45页 |
| ·重组蛋白包被浓度筛选 | 第44-45页 |
| ·ELISA抗体效价测定 | 第45页 |
| 2 结果 | 第45-50页 |
| ·重组表达质粒鉴定 | 第45-46页 |
| ·酶切鉴定 | 第45-46页 |
|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46页 |
| ·目的蛋白表达、纯化和鉴定 | 第46-48页 |
| ·目的蛋白表达和纯化 | 第46-47页 |
| ·目的蛋白Western-Blot鉴定 | 第47-48页 |
| ·重组蛋白PRRSV抗原性分析 | 第48页 |
| ·多抗血清Western-blot鉴定 | 第48-49页 |
| ·多克隆抗体IFA特性测定 | 第49-50页 |
| ·多抗血清ELISA效价 | 第50页 |
| 3 讨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 ABSTRACT | 第53-54页 |
| 第三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Nsp4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54-84页 |
| 摘要 | 第54-5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8页 |
| ·材料 | 第55页 |
| ·病毒、菌株、质粒与细胞 | 第55页 |
|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 ·PRRSV非结构蛋白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55-59页 |
| ·引物设计 | 第55-56页 |
| ·基因扩增 | 第56-57页 |
|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57页 |
| ·PCR产物酶切与回收 | 第57页 |
| ·pEGFP-N1酶切与回收 | 第57页 |
| ·Nsps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和转化 | 第57-58页 |
| ·重组质粒提取 | 第58-59页 |
| ·重组质粒鉴定 | 第59页 |
| ·poly(I:C)介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9-61页 |
| ·细胞瞬时转染 | 第59-60页 |
|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 | 第60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 ·PRRSV Nsps对poly(I:C)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调控 | 第61-62页 |
| ·细胞瞬时转染 | 第61-62页 |
|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 | 第62页 |
| ·Western-Blot鉴定 | 第62页 |
| ·PRRSV不同毒株Nsp4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62-64页 |
| ·引物设计 | 第62页 |
| ·S1和BB0907毒株RNA提取与RT-PCR | 第62页 |
|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62页 |
| ·PCR产物酶切与回收 | 第62-63页 |
| ·pcDNA3.1酶切与回收 | 第63页 |
| ·Nsp4基因与载体的连接与转化 | 第63-64页 |
| ·重组质粒提取和鉴定 | 第64页 |
| ·PRRSV不同毒株Nsp4对poly(I:C)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调控 | 第64-65页 |
| ·细胞瞬时转染 | 第64页 |
|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 | 第64页 |
| ·Western-Blot鉴定 | 第64-65页 |
| ·IRF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 | 第65-66页 |
| ·引物设计 | 第65页 |
| ·RNA提取与RT-PCR | 第65页 |
|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第65页 |
| ·PCR产物酶切与回收 | 第65页 |
| ·pcDNA3.1载体的酶切与回收 | 第65-66页 |
| ·IRF3基因与载体的连接和转化 | 第66页 |
| ·重组质粒提取与鉴定 | 第66页 |
| ·IRF3介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66-67页 |
| ·细胞瞬时转染 | 第66-67页 |
|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 | 第67页 |
| ·Western-Blot鉴定 | 第67页 |
| ·PRRSV不同毒株Nsp4对IRF3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调控 | 第67-68页 |
| ·细胞瞬时转染 | 第67页 |
| ·荧光素酶活性测定和数据统计分析 | 第67页 |
| ·Western-Blot鉴定 | 第67-68页 |
| 2 结果 | 第68-78页 |
| ·Nsps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与鉴定 | 第68-70页 |
| ·酶切鉴定 | 第68页 |
|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68页 |
| ·pEGFP-NTNsps在BHK-21细胞中表达及荧光观察 | 第68-70页 |
| ·poly(I:C)介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的验证 | 第70-71页 |
| ·Nsps对poly(I:C)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调控 | 第71-72页 |
| ·PRRSV不同毒株Nsp4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鉴定 | 第72-73页 |
| ·酶切鉴定 | 第72-73页 |
|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73页 |
| ·PRRSV不同毒株Nsp4对poly(I:C)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调控 | 第73-75页 |
| ·IRF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鉴定 | 第75页 |
| ·酶切鉴定 | 第75页 |
|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 | 第75页 |
| ·IRF3介导的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5-76页 |
| ·PRRSV不同毒株Nsp4对IRF3介导的IFN-β启动子的调控 | 第76-78页 |
| 3 讨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 ABSTRACT | 第82-84页 |
| 全文总结 | 第84-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