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水文学论文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运动过程与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5页
缩略词第15-16页
引言第16-18页
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32页
   ·森林生态水文学发展概况第18-19页
   ·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第19-25页
     ·森林水分输入过程第19-21页
     ·森林水分输出过程第21-23页
     ·森林水分存储与水量平衡第23-25页
   ·驱动机制研究第25-29页
     ·能量驱动机制研究第25-26页
     ·生理驱动机制研究第26-29页
   ·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第29-32页
     ·存在问题第29-30页
     ·发展方向第30-32页
2 研究区概况第32-40页
   ·北京山区概况第32-35页
     ·地理位置第32页
     ·气候特征第32页
     ·土壤特征第32-33页
     ·植被特征第33页
     ·森林资源概况第33-35页
   ·研究区概况第35-37页
     ·区域位置第35页
     ·地貌和土壤第35-36页
     ·气候和水文第36页
     ·植物第36-37页
   ·试验样地基本情况第37-40页
3 研究内容、方法与试验设计第40-50页
   ·研究内容第40页
   ·研究方法第40-41页
   ·试验设计第41-49页
     ·试验方案第41页
     ·监测内容与方法第41-49页
   ·技术路线第49-50页
4 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输入过程第50-104页
   ·降水输入特征分析第50-57页
     ·降水年际变化特征第50-52页
     ·降水年内变化特征第52-54页
     ·场降水变化特征第54-57页
   ·水平降水输入过程第57-74页
     ·水平降水组分分析第57-60页
     ·水平降水量与天数分布特征第60-66页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平降水分布特征第66-72页
     ·水平降水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72-74页
   ·枯落物层水文过程第74-79页
     ·枯落物储量第74-75页
     ·枯落物的水文性质第75-79页
   ·土壤层水输入过程第79-102页
     ·土壤理化性质与持水特性第79-83页
     ·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子第83-84页
     ·土壤水变化特征第84-97页
     ·土壤水对降水响应关系第97-102页
   ·小结第102-104页
5 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输出过程第104-142页
   ·基于树干液流的植被蒸腾分析第104-120页
     ·单木液流特征第104-111页
     ·系统尺度蒸腾特征第111-115页
     ·林木蒸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15-120页
   ·土壤蒸发分析第120-125页
     ·不同林分土壤水分蒸发特征第120-122页
     ·土壤蒸发量的时间动态第122-124页
     ·土壤蒸发的影响因子分析第124-125页
   ·基于蒸渗仪的系统蒸散分析第125-139页
     ·系统蒸散特征分析第126-134页
     ·蒸散与部分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第134-139页
   ·小结第139-142页
6 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存储、转化与水量平衡第142-170页
   ·森林生态系统储水特征分析第142-155页
     ·植被体内储水特征分析第142-146页
     ·土壤层储水特征分析第146-150页
     ·根际区土壤储水特征第150-153页
     ·根际区下层土壤储水特征第153-155页
   ·森林生态系统垂向水分转化第155-160页
     ·降水—冠层间水分转化第155-156页
     ·土壤层间垂向水分转化第156-160页
   ·森林生态系统垂向水量平衡第160-169页
     ·典型天的水量平衡计算第161-166页
     ·月平均水量平衡计算第166-167页
     ·年水量平衡计算第167-169页
   ·小结第169-170页
7 森林冠层对水分运动调控机制第170-190页
   ·森林冠层生理与结构指标特征分析第170-177页
     ·冠层气孔导度计算与特征分析第170-173页
     ·大气水汽通道调控系数计算与特征分析第173-175页
     ·叶面积指数特征分析第175-177页
   ·森林冠层指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177-184页
     ·冠层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177-181页
     ·大气水汽通道调控系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181-184页
   ·森林冠层指标对水分运动的调控研究第184-189页
     ·森林冠层指标对水分输入的调控第184-186页
     ·森林冠层指标对水分输出的调控第186-189页
   ·小结第189-190页
8 森林冠层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第190-200页
   ·生态系统水、碳耦合关系特征分析第190-193页
     ·生态系统不同界面水、碳耦合特征理论分析第190-192页
     ·冠层—大气界面水、碳耦合特征第192-193页
   ·系统尺度下的水分利用效率计算与特征分析第193-195页
     ·系统尺度水分利用效率理论分析第193-194页
     ·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分析第194-195页
   ·水分利用效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第195-199页
     ·水分利用效率对气孔导度的响应第195-196页
     ·水分利用效率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第196-199页
   ·小结第199-200页
9 结论与展望第200-202页
   ·结论第200页
   ·创新点第200-201页
   ·讨论第201-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4页
个人简介第214-216页
导师简介第216-218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218-220页
致谢第220-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杨Apyrase2调控囊泡运输和胞外ATP增强植物低温耐受机制研究
下一篇: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