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Apyraese的分类与特征 | 第10-11页 |
| ·胞外ATP(eATP)信号途径与代谢 | 第11-24页 |
| ·胞外ATP的产生 | 第11-12页 |
| ·动物中的eATP信号 | 第12-13页 |
| ·植物中的eATP信号 | 第13-20页 |
| ·Apyrase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 ·低温胁迫下植物的质膜修复 | 第24-2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 ·研究思路和路线图 | 第26-28页 |
| 2. 胡杨Apyrase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40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8-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 ·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胡杨Apyrase基因的克隆 | 第33-34页 |
| ·胡杨Apyrase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3. 胡杨Apyrase基因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第40-50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0-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 ·冷胁迫下胡杨细胞ATP的释放 | 第42-43页 |
| ·非生物胁迫下胡杨Apyrase基因的表达 | 第43-47页 |
| ·讨论 | 第47-49页 |
| ·低温诱导胡杨细胞ATP释放 | 第47-48页 |
| ·PeAPY2的表达受低温和渗透胁迫诱导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4. 胡杨Apyrase2(PeAPY2)的功能分析 | 第50-106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0-63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52页 |
| ·试剂 | 第52-55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62页 |
| ·实验处理 | 第62-6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3-98页 |
| ·PeAPY2的亚细胞定位 | 第63-66页 |
| ·PeAPY2的酶学特性 | 第66-71页 |
| ·转PeAPY2基因拟南芥提高低温耐受性 | 第71-78页 |
| ·过表达PeAPY2对转基因株系中相关抗逆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78-81页 |
| ·PeAPY2提高转基因拟南芥根细胞的囊泡运输 | 第81-87页 |
| ·PeAPY2缓解eATP对细胞活力和囊泡运输的抑制 | 第87-95页 |
| ·eATP调控拟南芥根细胞的囊泡运输 | 第95-98页 |
| ·讨论 | 第98-104页 |
| ·PeAPY2的亚细胞定位和酶学特性 | 第98-100页 |
| ·PeAPY2提高拟南芥的低温耐受性 | 第100页 |
| ·低温胁迫下PeAPY2调控囊泡运输和eATP水平 | 第100-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6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 ·结论 | 第106-107页 |
| ·创新点 | 第107页 |
| ·展望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22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2-124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4-126页 |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126-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