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三沙湾环境概况 | 第11页 |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 | 第11-12页 |
·底栖生物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环境质量及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价指标 | 第13页 |
·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试验样品 | 第18页 |
·主要药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8页 |
·实验流程 | 第19-20页 |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20-22页 |
·理化指标检测及评价 | 第22-23页 |
·底泥细菌活性测定 | 第23-24页 |
·总DNA提取 | 第24页 |
·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构建 | 第24-26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26页 |
·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 第26页 |
·Illumina Miseq测序 | 第26-28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62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修复试验 | 第28-45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的理化性质 | 第28-30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 | 第30-37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中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 | 第37-42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指标间的关系 | 第42-43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野外生物修复试验小结 | 第43-45页 |
·室内模拟沙蚕修复试验 | 第45-62页 |
·室内模拟修复试验沙蚕存活状况 | 第45页 |
·室内模拟修复试验底泥的理化性质 | 第45-47页 |
·室内模拟修复试验底泥样品16S rRNA基因V4区高通量测序 | 第47-53页 |
·室内样品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DGGE | 第53-55页 |
·室内模拟生物修复试验底泥样品中细菌群落活性分析 | 第55-60页 |
·室内模拟沙蚕修复试验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2-66页 |
·福建沿海滩涂底泥的理化性质及播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 第62-63页 |
·福建沿海滩涂底泥的理化性质 | 第62页 |
·播种大型底栖动物对滩涂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62-63页 |
·三沙湾和集美滩涂底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对大型底栖动物修复和季节变化的响应 | 第63-64页 |
·滩涂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63页 |
·滩涂底泥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对底栖动物生态修复和季节变化的响应 | 第63-64页 |
·集美滩涂底泥中细菌群落活性对沙蚕生态修复的响应 | 第64-65页 |
·三沙湾滩涂底泥中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修复的响应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