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20页 |
·海洋环境及其微生物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海洋环境简介 | 第12页 |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及研究 | 第12-13页 |
·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甘蔗渣的应用情况 | 第14-15页 |
·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 | 第15-16页 |
·果聚糖蔗糖酶 | 第16-18页 |
·Levan果聚糖简介 | 第16-18页 |
·果聚糖蔗糖酶的概述 | 第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0-37页 |
·材料 | 第20-23页 |
·样品 | 第20页 |
·菌株、质粒和引物 | 第20页 |
·主要试剂与药品 | 第20-21页 |
·实验所用溶液 | 第21-22页 |
·培养基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主要分析软件 | 第23页 |
·基本方法 | 第23-27页 |
·提取细菌基因组DNA | 第23-24页 |
·PCR反应 | 第24页 |
·化学转化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24页 |
·质粒的化学转化 | 第24-25页 |
·菌落PCR | 第25页 |
·质粒提取 | 第25页 |
·从凝胶上回收DNA | 第25页 |
·SDS-PAGE电泳 | 第25页 |
·甘蔗渣粉碎方法 | 第25-26页 |
·DNS法测定葡萄糖、木糖的含量 | 第26页 |
·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 | 第26-27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近海、深海原位富集下未培养甘蔗渣降解菌多样性研究 | 第27-28页 |
·样品宏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页 |
·细菌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27-28页 |
·克隆文库多样性评价 | 第28页 |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8页 |
·近海、深海原位富集下可培养甘蔗渣降解菌多样性研究 | 第28页 |
·甘蔗渣降解菌降解甘蔗渣产糖情况研究 | 第28-29页 |
·DNS法测定菌株降解甘蔗渣产还原糖情况 | 第28页 |
·离子色谱法测定还原性单糖 | 第28-29页 |
·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降解甘蔗渣产还原糖单因素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发酵时间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29页 |
·营养源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29页 |
·NaCl浓度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29-30页 |
·温度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30页 |
·接种量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30页 |
·摇床转速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30页 |
·甘蔗渣浓度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30页 |
·甘蔗渣颗粒大小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30页 |
·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 第30页 |
·果聚糖蔗糖酶基因GH5 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 第30-35页 |
·果聚糖蔗糖酶基因GH5 表达引物的设计 | 第30-31页 |
·果聚糖蔗糖酶基因序列及蛋白结构分析 | 第3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基因GH5 的PCR扩增 | 第31页 |
·双酶切、连接及转化 | 第31-32页 |
·菌落PCR验证 | 第32页 |
·阳性转化子测序 | 第32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32页 |
·果聚糖蔗糖酶的诱导表达 | 第32-33页 |
·含Histaq的重组蛋白的镍柱纯化 | 第33页 |
·目的蛋白的SDS-PAGE检测 | 第33页 |
·果聚糖蔗糖酶酶活力的测定 | 第33页 |
·Levan果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33-34页 |
·果聚糖蔗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34页 |
·Levan果聚糖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34-35页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Z04 菌株降解甘蔗渣半纤维素研究 | 第35-36页 |
·半纤维素酶酶活测定 | 第35页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Z04 菌株半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 第35-36页 |
·甘蔗渣木质维素含量测定 | 第36页 |
·甘蔗渣半纤维素的提取 | 第36页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Z04 菌株降解甘蔗渣半纤维素 | 第36页 |
·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78页 |
·近海、深海原位富集下未培养甘蔗渣降解菌多样性分析 | 第37-46页 |
·宏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 第37页 |
·PCR扩增 16S rRNA | 第37-38页 |
·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构建及阳性克隆测序 | 第38页 |
·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处理及文库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8-40页 |
·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40-46页 |
·近海、深海原位富集下可培养甘蔗渣降解菌多样性分析 | 第46-49页 |
·可培养甘蔗渣降解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 第46页 |
·可培养甘蔗渣降解菌多样性分析 | 第46-49页 |
·甘蔗渣降解菌降解甘蔗渣产糖情况分析 | 第49-52页 |
·甘蔗渣降解菌降解甘蔗渣产还原糖情况分析 | 第49页 |
·培养液中还原糖种类分析 | 第49-52页 |
·单因素实验优化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降解甘蔗渣产还原糖情况分析 | 第52-57页 |
·发酵时间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2-53页 |
·添加营养源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3页 |
·NaCl浓度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3-54页 |
·温度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4页 |
·接种量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4-55页 |
·摇床转速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5-56页 |
·甘蔗渣浓度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6-57页 |
·甘蔗渣颗粒大小对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产糖的影响 | 第57页 |
·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基因组学分析 | 第57-63页 |
·基因组测序及组装结果 | 第57-58页 |
·基因组注释 | 第58-59页 |
·中心代谢途径 | 第59-63页 |
·果聚糖蔗糖酶基因GH5 异源表达及酶学性质 | 第63-74页 |
·GH5 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63-64页 |
·阳性重组子的菌落PCR及双酶切验证结果 | 第64-65页 |
·果聚糖蔗糖酶GH5 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65页 |
·Levan果聚糖结构测定 | 第65-69页 |
·果聚糖蔗糖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69-72页 |
·Levan果聚糖合成条件研究 | 第72-74页 |
·半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74-76页 |
·半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 | 第74-75页 |
·半纤维素酶的最适pH | 第75页 |
·半纤维素酶的热稳定性 | 第75-76页 |
·半纤维素酶的pH稳定性 | 第76页 |
·菌株GZ04 降解甘蔗渣半纤维素情况分析 | 第76-78页 |
第4章 讨论和总结 | 第78-84页 |
·深海和近海原位富集样品甘蔗渣降解菌多样性分析 | 第78-79页 |
·海洋中芽孢杆菌属的功能 | 第79-84页 |
·Bacillus aryabhattai GZ03 菌株的功能 | 第80-82页 |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GZ04 菌株的功能 | 第82-8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附录 | 第93-9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