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一、外国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思路框架 | 第14-17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7页 |
第四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三、调查区域与调查对象 | 第18页 |
第二章 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社会人.学特征描述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健康素养相关概念简介 | 第18-20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二、健康素养相关的概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调查区域的社会人.学特征 | 第20-22页 |
一、人.数量 | 第20-21页 |
二、经济水平 | 第21-22页 |
第三节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学特征 | 第22-26页 |
一、样本量 | 第22-23页 |
二、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 第23-24页 |
三、民族、婚姻、家庭平均月收入、职业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广东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26-39页 |
第一节 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 | 第26-29页 |
一、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广东省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29-34页 |
一、三方面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分析 | 第29-30页 |
二、城乡调查点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30-31页 |
三、不同人.特征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31-34页 |
第三节 广东居民六类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34-39页 |
一、六类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分析 | 第34-35页 |
二、城乡居民六类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35-36页 |
三、不同人.特征六类健康素养水平 | 第36-39页 |
第四章 广东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LOGISTIC分析 | 第39-55页 |
第一节LOGISTIC模型简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变量及模型设计 | 第40-51页 |
一、变量设定 | 第40-43页 |
二、Logistic结果 | 第43-51页 |
三、分析讨论 | 第51页 |
第三节 人类发展指数与居民健康素养 | 第51-53页 |
第四节 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发展水平预测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广东、江苏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 第55-64页 |
第一节 广东、江苏及全国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广东、江苏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第57-61页 |
第三节 广东、江苏居民六类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 第61-64页 |
一、广东、江苏居民六类健康素养总体比较 | 第61-62页 |
二、广东、江苏两省居民不同人.特征的六类健康素养比较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促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64-72页 |
第一节 广东城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66页 |
一、广东省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低于江苏及全国平均水平 | 第64页 |
二、城乡、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显著 | 第64-65页 |
三、城乡居民健康知识尚无法有效转化为健康行为 | 第65页 |
四、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相对较高,但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亟待提高 | 第65-66页 |
第二节 广东城乡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对策 | 第66-72页 |
一、树立“健康优先”理念,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现健康与社会发展同步 | 第67-68页 |
二、切实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及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 第68页 |
三、加大财政投入,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水平 | 第68-70页 |
四、将健康素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指导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 | 第70页 |
五、创建广东省健康信息素养评估机制,建立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体系 | 第70-72页 |
注释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件一、2009、2012年广东省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点 | 第76-77页 |
附件二、广东省城乡居民LOGISTIC数据分析命令 | 第77-79页 |
附件三、2009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 第79-86页 |
附件四、2012年中央补助广东省健康素养实施方案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