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引言 | 第13页 |
·钒资源分布 | 第13页 |
·钒资源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 第13-14页 |
·钒的提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钒钛磁铁矿提钒 | 第14-15页 |
·钒渣提钒 | 第15页 |
·石煤提钒 | 第15-16页 |
·钒浸出液纯化技术 | 第16-17页 |
·钒铬分离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沉淀分离法 | 第17-18页 |
·溶剂萃取分离法 | 第18页 |
·离子交换分离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 第21-25页 |
·实验原料 | 第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22-23页 |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3-25页 |
·硅的分析方法 | 第23页 |
·钒的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铬的测定方法 | 第24页 |
·钒液及钒产品成分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第3章 钒浸出液硅分离试验研究 | 第25-31页 |
·引言 | 第25页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5页 |
·实验原理 | 第25页 |
·分析方法 | 第2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5-30页 |
·分离试剂的选择 | 第25-26页 |
·pH对硅分离及钒损失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铝盐用量对硅分离及钒损失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时间对硅分离及钒损失率的影响 | 第28页 |
·温度对硅分离率及钒损失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静置时间对硅分离及钒损失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分离硅后浸出液钒硅含量测定 | 第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第4章 化学沉淀法分离铬的研究 | 第31-37页 |
·引言 | 第31页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31页 |
·实验原理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还原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硫化钠用量对铬分离及钒损失的影响 | 第32-33页 |
·反应时间对铬分离及钒损失的影响 | 第33页 |
·反应温度对铬分离及钒损失的影响 | 第33-34页 |
·静置时间对铬分离及钒损失的影响 | 第34-35页 |
·分离铬后浸出液钒铬含量测定 | 第35页 |
·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及纯度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钒铬的研究 | 第37-63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实验原理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61页 |
·树脂的筛选结果 | 第39-41页 |
·静态吸附实验结果 | 第41-47页 |
·钒的Freundlish,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 第47-49页 |
·吸附动力学探索 | 第49-50页 |
·吸附机理控制判断 | 第50-52页 |
·静态解析实验结果 | 第52-54页 |
·动态吸附因素对钒铬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4-57页 |
·动态解析因素对解析效果的影响 | 第57-60页 |
·分离富集结果 | 第60-61页 |
·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及纯度分析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