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一、引言第12-18页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问题缘起第12页
  2.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6页
  1.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2.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三)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6页
  1.研究思路第16页
  2.研究方法第16页
 (四)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第16-18页
  1.研究重点第16-17页
  2.创新之处第17-18页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概述第18-24页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1.贫困大学生第18页
  2.思想政治教育第18-19页
  3.人文关怀第19页
  4.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第19-20页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依据第20-22页
  1.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想第20页
  2.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第20-21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以人为本思想第21-22页
  4.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第22页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第22-24页
  1.有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第23页
  2.有助于推进高校教育公平实现第23页
  3.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第23-24页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4-35页
 (一)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现状调查第24-25页
  1.调查目的第24页
  2.调查对象与方法第24页
  3.调查结果简单分析第24-25页
 (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已取得的成绩第25-27页
  1.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日益受到重视第25-26页
  2.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环境得到改善第26-27页
  3.贫困大学生在人文关怀中得到激励与成长第27页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不足第27-31页
  1.重视经济援助,轻视心理辅导第27-28页
  2.重视开展活动,轻视载体功能第28-29页
  3.重视共性教育,轻视个性差异第29-30页
  4.重视关怀形式,轻视机制建设第30页
  5.重视帮扶指导,轻视自强教育第30-31页
 (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足的原因分析第31-35页
  1.社会环境因素第31-32页
  2.学校教育因素第32页
  3.贫困大学生家庭因素第32-33页
  4.贫困大学生个体因素第33-35页
四、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对策第35-46页
 (一)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援助和心理辅导第35-37页
  1.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以人为本的经济援助第35-36页
  2.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第36-37页
 (二)发挥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载体功能第37-40页
  1.发挥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网络载体功能第37-38页
  2.发挥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活动载体功能第38-40页
 (三)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第40-41页
  1.注重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个性教育第40页
  2.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第40-41页
 (四)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相关机制第41-43页
  1.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教育保障机制第41-43页
  2.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人文关怀评价机制第43页
 (五)强化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教育第43-46页
  1.培养贫困大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精神第43-44页
  2.引导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顺利成才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立德树人理念养成探究
下一篇:接受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