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20页 |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突发公共事件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解读 | 第22-29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理论解读 | 第22-26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涵义与特征 | 第22-23页 |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 | 第23-24页 |
·近年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状况和影响 | 第24-26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和特征 | 第26-28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 | 第26-27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 第29-37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第29页 |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 第29-30页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第30-31页 |
·动机驱力理论 | 第31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 第31-33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针对性 | 第31-32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急迫性 | 第32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情况的复杂性 | 第32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高难度性 | 第32-33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 第33-36页 |
·有效的预防和避免突发事件后公共危机的发生 | 第33-34页 |
·为战胜突发公共事件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 第34页 |
·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顺利解决 | 第34-35页 |
·有利于突发公共事件后公民素质的提升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分析 | 第37-44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主要经验 | 第37-38页 |
·发挥好党和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巨大作用 | 第37页 |
·全社会上下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 第37-38页 |
·依靠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 | 第38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思想上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 | 第39页 |
·突发事件处理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偏低 | 第39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 第39-40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工作内容陈旧、载体缺乏多样性 | 第40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衡量标准不完善 | 第41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力弱化 | 第41-42页 |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理念滞后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 第44-58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遵循的原则 | 第44-49页 |
·坚持安全稳定的原则 | 第44-45页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45-46页 |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第46-47页 |
·坚持人文关怀的原则 | 第47页 |
·坚持优质高效的原则 | 第47-48页 |
·坚持渗透的原则 | 第48-49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 第49-52页 |
·进取、协作意识的教育 | 第49-50页 |
·形势政策教育 | 第50页 |
·法律法规的教育 | 第50-51页 |
·牺牲奉献精神的教育 | 第51-52页 |
·心理健康辅导 | 第52页 |
·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 第52-57页 |
·思想转化法 | 第53-54页 |
·疏导教育法 | 第54-55页 |
·榜样教育法 | 第55-56页 |
·心理咨询法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