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罪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以定罪中的非确定性类型为中心
| 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引言 | 第13-16页 |
| 1 定罪概述 | 第16-36页 |
| ·定罪的概念、特征 | 第16-24页 |
| ·定罪的概念 | 第16-19页 |
| ·定罪的特征 | 第19-24页 |
| ·定罪的原则与考量因素 | 第24-36页 |
| ·定罪的基本原则 | 第24-29页 |
| ·定罪的考量因素 | 第29-36页 |
| 2 定罪的类型——以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为标准的划分 | 第36-56页 |
| ·两大法系定罪类型的考察 | 第36-42页 |
| ·大陆法系国家的定罪类型 | 第36-40页 |
| ·英美法系国家的定罪类型 | 第40-41页 |
| ·两大法系定罪类型考察之启示 | 第41-42页 |
| ·我国的定罪类型 | 第42-50页 |
| ·定罪中的不同情形 | 第42-46页 |
| ·两种不同定罪类型的区别与联系 | 第46-50页 |
| ·非确定性定罪的价值 | 第50-56页 |
| ·体现刑法自身的适应性要求 | 第50-53页 |
| ·刑事政策落实的重要途径 | 第53-54页 |
| ·实现个案正义 | 第54-55页 |
| ·促进法律的发展完善 | 第55-56页 |
| 3 非确定性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6-87页 |
| ·实体法领域 | 第56-75页 |
| ·刑法总则犯罪定义 | 第56-63页 |
| ·刑法分则内容 | 第63-75页 |
| ·程序法领域 | 第75-87页 |
| ·刑事证明标准 | 第76-81页 |
| ·刑事证据规则 | 第81-87页 |
| 4 非确定性定罪的实践——基于案例的考察 | 第87-112页 |
| ·关于事实认定的案例与评析 | 第87-96页 |
| ·证明标准的确认 | 第87-92页 |
| ·证据规则的运用 | 第92-96页 |
| ·行为定性和法律适用的案例与评析 | 第96-111页 |
| ·罪与非罪的认定 | 第96-101页 |
| ·此罪与彼罪的区分 | 第101-108页 |
| ·其他类型案例 | 第108-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5 规范非确定性定罪的总体构想 | 第112-132页 |
| ·刑法立法方面 | 第112-114页 |
| ·在刑法总论部分增加犯罪具体认定的内容 | 第112-114页 |
| ·在刑法分则部分减少非确定性规定 | 第114页 |
| ·法律解释和案例指导方面 | 第114-122页 |
| ·司法解释问题及其解决 | 第114-118页 |
| ·学理解释的基本原则 | 第118-121页 |
| ·注重非确定性定罪运用的案例指导 | 第121-122页 |
| ·程序法方面 | 第122-126页 |
| ·定罪标准的完善 | 第123-124页 |
| ·证据规则的完善 | 第124-125页 |
| ·关于疑罪问题的澄清与处理 | 第125-126页 |
| ·念和机制方面 | 第126-132页 |
| ·树立正确的定罪理念 | 第126-128页 |
| ·建立权重价值规则 | 第128-129页 |
| ·完善工作机制 | 第129-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38页 |
|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38-139页 |
| 后记 | 第139-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