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原始性创新环境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系统理论理论 | 第17-19页 |
·系统理论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对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 | 第19页 |
·协同理论 | 第19-22页 |
·协同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对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 | 第21-22页 |
·社会网络理论 | 第22-25页 |
·社会网络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对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的启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37页 |
·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 第25-26页 |
·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26-32页 |
·创新文化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科研设施条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27页 |
·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27-28页 |
·政治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28-29页 |
·所属机构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29-30页 |
·科研设施条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0页 |
·早年的成长环境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0-31页 |
·社会人际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分析 | 第31-32页 |
·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的变量设计及研究假设 | 第32-37页 |
·创新文化氛围解释变量设计 | 第32页 |
·科研设施条件解释变量设计 | 第32页 |
·创新政策制度环境解释变量设计 | 第32-33页 |
·政治环境解释变量设计 | 第33页 |
·科研机构环境解释变量设计 | 第33页 |
·早年成长环境解释变量设计 | 第33-34页 |
·社会人际关系环境解释变量设计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统计分析——以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例 | 第37-55页 |
·数据来源 | 第37页 |
·原始性创新环境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 第37-55页 |
·创新文化氛围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39-42页 |
·科研设施条件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创新政策制度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44-47页 |
·政治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47-50页 |
·所属机构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50-53页 |
·早年的成长环境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社会人际关系因素影响的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原始性创新环境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5-64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55-57页 |
·Logit模型研究方法介绍 | 第55-57页 |
·数据来源 | 第57页 |
·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57-64页 |
·原始性创新因素的描述分析 | 第57-58页 |
·原始性创新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8-64页 |
第六章 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与绩效的建议 | 第64-68页 |
·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合作,宽容看待 | 第64-65页 |
·投入合理科研资源,完善创新支持体系 | 第65页 |
·完善创新政策制度,激励创新主体,保护创新成果 | 第65-66页 |
·创建稳定政治环境,引导社会创新导向 | 第66页 |
·塑造优良学术传统,攫取社会创新资源 | 第66-67页 |
·强化家庭环境,重视早年教育 | 第67-68页 |
·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知识共享与合作 | 第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一 一百六十六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数据分布表 | 第77-84页 |
附录二 二百九十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数据分布表 | 第84-97页 |
附录三 三百六十二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始性创新环境因素数据分布表 | 第97-112页 |
个人简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