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概况 | 第9-13页 |
第一节 钢琴练习曲的发展脉络 | 第9-11页 |
第二节 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钢琴练习曲》的音乐特点 | 第13-28页 |
第一节 不规则的节奏节拍 | 第13-17页 |
一、 节奏型的变化 | 第13-15页 |
二、 节拍的变化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多元化的旋律素材 | 第17-20页 |
一、 更多的跳跃性 | 第17页 |
二、 加厚的旋律层次 | 第17-18页 |
三、 多种旋律形态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单一的曲式结构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尖锐的和声音响 | 第21-23页 |
一、 非三度叠置和弦 | 第21-22页 |
二、 增三和弦 | 第22-23页 |
三、 复合和弦 | 第23页 |
第五节 丰富的调式调性 | 第23-28页 |
一、 双重调性 | 第24-25页 |
二、 调性扩展 | 第25页 |
三、 半音化手法 | 第25-26页 |
四、 多种音阶材料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希曼诺夫斯基《十二首练习曲》的演奏研究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复对位节奏的剖析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多层次的旋律读法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适应无调性音乐的方法 | 第30-32页 |
一、 听觉的适应 | 第30-31页 |
二、 寻找固定的手位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表情符号的分析与设计 | 第32-34页 |
一、 音乐情绪 | 第32-33页 |
二、 力度的设计 | 第33-34页 |
三、 谱内表情术语 | 第34页 |
第五节 踏板在音乐表现中的运用 | 第34-36页 |
一、 根据和声换踏板 | 第34-35页 |
二、 根据连线换踏板 | 第35页 |
三、 中音踏板 | 第35-36页 |
四、 弱音踏板 | 第36页 |
第六节 句法的特殊与处理 | 第36-37页 |
第七节 音乐布局与演奏技术系统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全文尾注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