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旅游公路景观与环境协调性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旅游公路景观基本理论及构成要素分析 | 第16-24页 |
·公路景观概念 | 第16-19页 |
·公路景观 | 第16页 |
·公路景观学 | 第16页 |
·公路景观特点 | 第16-17页 |
·公路景观的分类 | 第17-19页 |
·公路景观三元分析评价 | 第19-20页 |
·沿线环境分析评价 | 第19-20页 |
·人文功能分析评价 | 第20页 |
·视觉美感分析评价 | 第20页 |
·公路景观构成要素分析与研究 | 第20-23页 |
·公路线形景观 | 第20-22页 |
·构造物景观 | 第22页 |
·公路绿化景观 | 第22页 |
·服务区、休息区、观景台景观 | 第22页 |
·交通设施景观 | 第22-23页 |
·其他方面景观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3 黄冈市梅川至刘河旅游公路景观环境设计 | 第24-36页 |
·梅刘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概述 | 第24-29页 |
·项目沿线景观现状 | 第24-25页 |
·设计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设计原则 | 第27-28页 |
·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 第28-29页 |
·梅刘旅游公路设计方案 | 第29-35页 |
·梅刘旅游公路景观的巧借外景 | 第29-30页 |
·梅刘旅游公路的景观序列 | 第30页 |
·梅刘旅游公路的景观元素 | 第30-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公路景观评价方法与体系研究 | 第36-57页 |
·评价方法概述 | 第36-39页 |
·主观非量化评价法 | 第36-37页 |
·定量评价法 | 第37-39页 |
·综合评价法 | 第3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9-40页 |
·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40-44页 |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44-48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44-45页 |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45-48页 |
·公路景观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48-56页 |
·沿线环境评价方面 | 第50-52页 |
·人文功能评价方面 | 第52-53页 |
·视觉美感评价方面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黄冈梅川至刘河旅游公路景观建设评价 | 第57-69页 |
·项目概况 | 第57-62页 |
·评价过程 | 第62-68页 |
·评价指标说明 | 第62-63页 |
·各模糊集合的建立 | 第63页 |
·权重集的确定 | 第63-66页 |
·单因素评判矩阵的确定 | 第66-67页 |
·综合模糊评判 | 第67-68页 |
·结果分析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