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行业划转院校的理论分析 | 第17-18页 |
·基于教育产权理论的行业划转院校分析 | 第17页 |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行业划转院校分析 | 第17-18页 |
·基于教育区域化思想的行业划转院校分析 | 第18页 |
·基于教育竞争理论的行业划转院校分析 | 第18页 |
·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理论 | 第18-19页 |
·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的构成和特点 | 第18-19页 |
·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的涵义和内容 | 第19页 |
·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和意义 | 第19页 |
·行业划转院校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 第19-21页 |
·行业划转院校协同创新的内涵 | 第19-20页 |
·行业划转院校协同创新的组织与运行 | 第20-21页 |
·行业划转院校协同创新的意义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现状评价分析 | 第22-41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规模评价 | 第22-30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 第22-24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财力资源配置现状 | 第24-26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物力资源配置现状 | 第26-27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活动及其成果配置现状 | 第27-30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 第30-39页 |
·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 | 第30-31页 |
·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评价模型和步骤 | 第31-34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果 | 第34-39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现状评价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9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不灵活 | 第39-40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资源配置规模、结构效益低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 第41-59页 |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 | 第41-45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运行机制 | 第42-43页 |
·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动力机制 | 第43-45页 |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辽宁省行业划转院校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 | 第45-57页 |
·政府主导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 第45-46页 |
·产学研合作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 第46-55页 |
·校际合作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模式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路径 | 第59-62页 |
·建设有利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外部运行环境 | 第59-60页 |
·政府职能 | 第59页 |
·市场机制 | 第59-60页 |
·合作平台 | 第60页 |
·建设有利于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内部运行机制 | 第60-61页 |
·高校内部规划部署 | 第60页 |
·人才激励机制 | 第60-61页 |
·建立合作关系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局限及未来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