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视角下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文献综述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创新点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实证分析法 | 第13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13-14页 |
| 第1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危机管理 | 第14页 |
| ·4R危机管理理论 | 第14页 |
| ·航空应急救援 | 第14-15页 |
| ·通用航空 | 第15页 |
| ·借鉴4R危机管理理论的意义 | 第15-17页 |
| ·缩减阶段 | 第15页 |
| ·预备阶段 | 第15-16页 |
| ·反应阶段 | 第16页 |
| ·恢复阶段 | 第16-17页 |
| 第2章 中国航空应急救援的现状 | 第17-20页 |
| ·国家没有专职应急救援管理部门 | 第17页 |
| ·航空应急救援法规不健全 | 第17-18页 |
| ·中国航空应急救援的主要力量 | 第18页 |
| ·军队 | 第18页 |
| ·民用航空局 | 第18页 |
| ·交通部救援打捞局 | 第18页 |
| ·中国航空应急救援的主要作用 | 第18-20页 |
| ·航空喷洒 | 第18页 |
| ·航空医疗救护 | 第18-19页 |
| ·航空消防救援 | 第19-20页 |
| 第3章 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0-25页 |
| ·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航空器数量少 | 第20页 |
| ·基础保障设施落后 | 第20-21页 |
| ·通用航空发展水平不均衡 | 第21页 |
| ·通航飞行员等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 第21页 |
| ·造成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问题的原因 | 第21-25页 |
| ·没有成型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 第21-22页 |
| ·过分依靠军用飞机作为应急救援的主体 | 第22页 |
| ·空中交通管理方式阻碍通用航空发展 | 第22-23页 |
| ·航空应急救援的认知度偏低 | 第23-24页 |
| ·通用航空发展水平低 | 第24-25页 |
| 第4章 构建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对策 | 第25-33页 |
| ·完善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 第26-27页 |
| ·总体规划的主要目的 | 第26页 |
| ·总体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26页 |
| ·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 | 第26-27页 |
| ·建立以民机为主军机为辅的航空应急救援机制 | 第27-29页 |
| ·成立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中心 | 第27页 |
| ·建设专业救援队伍 | 第27-28页 |
| ·根据我国区域灾害特点配备不同需求机型 | 第28-29页 |
| ·推进我国低空空域改革政策 | 第29页 |
| ·合理划设低空空域 | 第29页 |
| ·健全低空空域法律法规 | 第29页 |
| ·国家有针对性对通用航空进行政策倾斜 | 第29-30页 |
| ·对通用航空企业进行财政补贴 | 第29-30页 |
| ·降低通航飞机和零部件税率 | 第30页 |
| ·国外成熟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 第30-33页 |
| ·军民协同合作的美国航空救援体系 | 第30-31页 |
| ·国家为主体的俄罗斯航空救援体系 | 第31-32页 |
| ·非营利的瑞士航空救援体系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