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形态分析及其重要性 | 第10页 |
| ·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 | 第10页 |
| ·化妆品中元素形态分析 | 第10-1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HPLC) | 第11-1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原理 | 第11页 |
| ·高效液相色谱特点 | 第11-1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应用 | 第12-13页 |
| ·质谱(MS) | 第13-19页 |
| ·质谱分析原理 | 第13页 |
| ·质谱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ICP-MS分析原理 | 第14-19页 |
| ·ICP-MS接口及等离子体源 | 第15-16页 |
| ·ICP-MS雾化系统 | 第16-17页 |
| ·ICP-MS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ICP-MS技术应用 | 第17-19页 |
| ·ICP-MS与HPLC联用技术 | 第19-23页 |
| ·HPLC-ICP-MS联用技术中ICP-MS系统的研究 | 第19-20页 |
| ·HPLC联用技术用于形态分析的液相色谱类型 | 第20-22页 |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第20页 |
|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 | 第20-21页 |
| ·体积排阻色谱 | 第21页 |
| ·接口技术 | 第21-22页 |
| ·常规气动雾化器 | 第22页 |
| ·热喷雾雾化器接口 | 第22页 |
| ·氢化物化学发生气化接口 | 第22页 |
| ·电喷雾雾化接口 | 第22页 |
| ·HPLC-ICP-MS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 第22-23页 |
| ·化妆品简介 | 第23-24页 |
| ·化妆品的发展 | 第23页 |
| ·化妆品的组成 | 第23页 |
| ·化妆品中过量物质的危害 | 第23-24页 |
| ·本课题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化妆品中As形态的研究 | 第25-4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试剂和标准品 | 第25-26页 |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标准品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 ·实验原理 | 第26页 |
| ·砷形态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 ·色谱条件的优化方法 | 第27页 |
| ·HPLC-ICP-MS联用实验方法 | 第27页 |
| ·样品处理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43页 |
| ·色谱柱 | 第27-28页 |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28页 |
| ·色谱填料 | 第28页 |
| ·洗脱方式的选择 | 第28-29页 |
| ·流动相组成及浓度的选择 | 第29-33页 |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29-30页 |
| ·戊烷磺酸钠、TBAH作为流动相的优化 | 第30-32页 |
| ·NaH_2PO_4、EDTA作为流动相的优化 | 第32-33页 |
| ·pH的优化 | 第33-34页 |
| ·线性实验 | 第34-37页 |
| ·定量测定 | 第37页 |
| ·样品谱图 | 第37-38页 |
| ·样品回收率和精密度的计算 | 第38-43页 |
| 第三章 化妆品中Hg形态的研究 | 第43-5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 ·实验试剂和标准品 | 第43-44页 |
| ·实验试剂 | 第43-44页 |
| ·实验标准品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实验原理 | 第44页 |
| ·汞形态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4-45页 |
| ·色谱条件的优化方法 | 第45页 |
| ·HPLC-ICP-MS联用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样品处理 | 第4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6页 |
| ·固定相的选择 | 第45页 |
| ·填料粒度的选择 | 第45-46页 |
| ·溴化四丁基铵、5%的甲醇(V/V)作为流动相的优化 | 第46-47页 |
| ·醋酸铵、0.1%的2-巯基乙醇、5%的甲醇(V/V)作为流动相的优化 | 第47-48页 |
| ·pH的优化 | 第48-50页 |
| ·线性实验 | 第50-51页 |
| ·样品谱图 | 第51-52页 |
| ·样品回收率和精密度的计算 | 第52-56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